將多晶硅資產甩賣給大股東,轉而又巨資押寶光伏發電站,陷入業績泥潭的光伏產業巨頭航天機電(600151.SH)這一幕丟車保帥的悲情大戲,一經亮相就引起廣泛質疑。
11月23日,航天機電公告稱,掛牌出售的旗下神舟硅業29.7%股權。最終接盤方為上海航天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航工業”),交易價格為4.88億元。與此同時,航天宣布變更3.88億元募集資金用途,投資光伏電站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上航工業為航天機電控股股東,也是此次股權掛牌的唯一意向受讓方,最終成交價格相對評估價格提高3.57%。
“航天機電此次押寶光伏發電站,前景難以做樂觀估計。”一位券商行業研究員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近兩年西部省份出現光伏發電投資熱,大量項目上馬開工,但是光伏發電并網難題始終沒能解決,公司剝離多晶硅業務后資產質量得到一定提升,但光伏電站究竟能給航天機電帶來多少收益還是個未知數。
多晶硅遭遇滑鐵盧
11月23日,經過35天的等待,航天機電掛牌的神舟硅業29.7%股權終于尋找到了接盤方。
令人意外的是,控股股東上航工業為此次掛牌資產的唯一意向受讓方。航天機電透露,待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后,這部分股權將最終成功轉讓。
2000年,航天機電開始進入新能源光伏行業,初期僅限于光伏產業下游的組件環節,毛利率不高。2007年5月,航天機電及其全資子公司神舟新能源,出資1000萬元成立神舟硅業,布局光伏產業上游多晶硅。
2008年2月,國際多晶硅價格一度達到475美元/噸的歷史最高價,國內各路資金紛紛追加光伏項目投入。當年4月,上航工業宣布增資1.6億元,獲得神舟硅業61.54%持股權。
2008年7月,航天機電試圖配股融資18.38億元增資神舟硅業,最終以失敗告終。同年12月,公司以自有資金兩億元增資神舟硅業。2009年3月,航天機電再次動用自有資金8億元增資神舟硅業。
今年半年報顯示,光伏系能源業務對航天機電收入占比高達71%。
市場風云突變,多晶硅在經過2008年上半年的價格高燒之后,開始持續暴跌。2009年一度跌至56.22美元/噸。
按照此前的公告,神舟硅業預計稅后內部收益率為19.75%,靜態投資回收期約為5.07年。然而2008年起的4年中,航天機電10億元巨資打造的神舟硅業卻連續虧損,4年累計巨虧6.32億元。2009年、2010年、2011年及2012年1至4月,神舟硅業凈利潤分別為-2138.28萬元、-15094.11萬元、-24395.08萬元和-21625.18萬元,儼然已成航天機電的巨大包袱。
押注多晶硅項目失敗,航天機電也陷入了業績泥潭。僅2012年前三季度航天機電虧損高達4.7億元。
“光伏產業在經過瘋狂炒作之后,留給航天機電的卻就是一地雞毛。”關注航天機電的獨立分析師汪輝認為,從2008年下半年至今,國內多晶硅投資陷入了死胡同,巨大的投入與微弱的產出讓多晶硅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業績毒藥。
作者: 來源:中國經營報
責任編輯: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