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頻頻宣布投資建設太陽能電站之后,天華陽光近日透露,公司已啟動明年赴港IPO的工作:“天華從創立之初定位就是個國際性公司,總部未來也將搬遷至香港,而選擇在香港上市,不僅因為公司的定位,也因為公司的股本結構!碧烊A陽光董事長蘇維利對《證券日報》介紹。
蘇維利稱,目前來看,天華陽光主要營收來自海外,不過,未來也不會放棄國內市場,將會根據行業的發展適時調整在國內市場的布局。
組件過剩轉為電站過剩?
公開資料顯示,天華陽光是從事以光伏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項目投融資與開發、技術研發、工程設計、建設及運營管理的公司,從設立之初,海外市場即是發展重心,目前已在歐洲、北美、南美和亞洲及非洲等多地設立全資子公司。
到今天公司謀求資本市場的發展,蘇維利認為,是公司發展至必然的結果。蘇維利介紹,雖然太陽能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經歷了種種困境,但行業的新興定位不會改變,這也意味著,在整個行業鏈條中,將有不斷的高利潤機會。而從天華陽光近年來頻頻投資電站的舉動可以看出,電站目前仍是行業中利潤較高的環節。
但是,高利潤的背后,風險也不可忽略。蘇維利認為,由于行業投入太陽能電站的突然增多,中國光伏電站投資的回報尚不穩定,投資過剩的隱憂如影隨從。
援引媒體的報道可以看出,光伏行業在遭遇種種困境之后,為轉移組件庫存壓力,不少行業巨頭紛紛斥資投建太陽能電站,對于這種狀況,蘇維利擔憂,將使得“庫存周期變長,進而導致太陽能電站的過剩,而這種過剩造成的損害,有可能在2013年上半年集中顯現”。
對于這種擔憂,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則認為,如果并網工作及時到位,光伏電站的投資過剩就不會出現!疤柲茈娬臼枪夥袠I下游領域,在整個產業鏈條中扮演重要角色。市場在外、技術在外長期困擾國內光伏企業,而當前國家相關部門、地方政府、電網企業紛紛出臺多項措施力推光伏電站建設,光伏巨頭多有涉足也實屬正,F象,這符合國家光伏產業政策的要求”。
行業亟待標準出臺
除了投資過剩的擔憂,蘇維利認為,目前行業內各項標準的缺失,也是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客觀來講,以我們的標準來檢測,國內一些太陽能電站是有問題的,而無論是設計還是安裝,目前國內都沒有標準可以依據”。
在天華陽光,也曾遇到過這樣的案例:有太陽能電站委托天華陽光的檢測中心對采購組件進行檢測,但當天華陽光按照自己的標準出具報告后卻引發了爭議,原材料供應方認為自己的質量沒有問題,但按天華陽光的檢測標準,卻并非如此。據了解,天華陽光2007年在常州設立的檢測中心于2010年初獲得了國家CNAS證書,已經為200多家中國光伏企業提供過產品質量管理服務,其檢測標準同歐洲TUV標準一致,是TUV認可外部實驗室。
“缺乏一個標準的規定,這是行業目前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電站買家關心質量,如何評定價格,需要有標準、合理的評估,但我國目前而言,電站質量標準體系到今天尚未完成”。蘇維利稱。
而對于這一點,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也予以認可:“國內太陽能電站的建設缺乏統一的、嚴格的、可實施性的行業標準,大規模太陽能電站的建設較為容易,地方政府、光伏企業、電網公司相互配合,建設效率、并網效率非?捎^,而分布式太陽能電站建設難度較大,并網工作遲遲無法落實”。針對此種現象,蕭函建議,國家相關部門、行業協會、龍頭企業應共同努力,盡快制定完善的行業規范和建設標準,為太陽能電站大規模建設保駕護航。
既然如此,天華陽光IPO時如果置入的資產中有國內資產,豈非有潛在危機?對此,蘇維利稱,國內市場只占三分之一,主要營收目前仍在海外,而對于國內市場,則“在嘗試探索中,中國巨大的市場我們不可能忽略,即使明知有風險,也愿意做嘗試,不過,也會根據資金和銷售狀況,調整在國內的投資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