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太陽能組件市場一片蕭條,制造商們連虧不止。不過,光伏電站市場逐漸興起,似乎讓太陽能制造商們看到了解困的希望。
僅僅在2012年5月,力諾太陽能電力集團(下稱“力諾電力”)就啟動了剛剛成立后的第一個電站項目。無錫尚德也開始與蘇美達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拓展國內的光伏電站開發。今年3月以來,已有7家A股光伏組件企業公告投資光伏電站。甚至連中石化、中海油等傳統能源巨頭也開始涉足這一領域。
突圍
“一邊是組件市場的大蕭條,一邊是光伏電站需求漸暖。眼下,組件制造商們正掀起一股光伏電站的投資熱潮。”力諾電力集團副總經理劉建力如是說。
5月11日,力諾電力斥資2600萬元投建1MW光伏電站項目正式啟動。盡管此前力諾已有多個大型光伏電站建成,但并未將此作為企業的主營業務。直到2012年,力諾集團開始將電站業務剝離、單獨組建子公司。該電站是力諾電力成立以來的首個項目。
根據項目的規劃,該電站總投資達2600萬元,電站架設在山東建筑大學,預計今年年底前即可建成發電。1MW光伏電站每年上網電量為141.18萬千瓦時,共計可發電三千多萬度。這是近年來力諾所建規模最小的一個電站。
與光伏組件市場“虧”聲一片不同的是,光伏電站使用壽命一般為25年,投資回報長期而且穩定。
2008年,國內多晶硅瘋狂擴張,2011年國內光伏組件總產能達到40GW,但全球實際市場需求裝機量只有28GW。全球光伏組件庫存的10GW至少需要兩年時間才能完全消化,其中8GW來自中國。2011年,光伏組件價格暴跌約50%,一些企業倒閉破產。如何保證贏利,成為每個光伏企業急需面對的難題。
讓光伏廠商們重燃希望的是,處于下游光伏電站的國內市場在多個政策利好下開始啟動。根據《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顯示,到2015年太陽能發電將達到15GW,比原目標高出50%。今年5月4日剛剛批復的2012年金太陽示范工程項目總量就達到了1700MW,幾乎是去年的三倍。
2011年,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首次明確光伏電站電價按每千瓦時1元和1.15元兩個標準執行。這被業界人士認為“標志著中國光伏終端市場真正進入到規模化快速增長階段”。
目前,光伏電站的行業利潤率一般在8%~12%。以力諾集團此前在青海建設的30MW太陽能電站為例,如果按照1.15元千瓦時估算,7~8年能收回全部電站投資,而電站有著25年的運營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