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行業進入真正的寒冬期。
歐美雙反、產能過剩、銀行政策調整、價格競爭籠罩上空,全面虧損成為必然結果。從行業前5大企業三季度的財報數據來看,英利、晶澳、和LDK毛利率皆為負,分別為-22.7%、-5.9%和-11.2。而阿特斯、天合光能和尚德電力毛利率雖然為正,但僅分別為2.2%、0.8%和5%。
阿特斯是最早對海外電站業務布局的企業,其電站業務所占比例為行業內最高。如何降本增效和控制內部管理是擺在阿特斯面前的首要任務。
12月25日,阿特斯董事長兼CEO瞿曉鏵對本報記者稱,“我目前在阿特斯做的是喚起狼性,是的,就和此前李彥宏說的一樣!
大企業的體系病
沒有危機意識的話,有些企業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我這次提出的口號是要“丟掉幻想準備戰斗”。
怎么戰斗?我提出“三個堅定不移”。一是堅定不移地降本增效,二要堅定不移做好企業轉型升級,三是堅定不移在文化和流程上脫胎換骨。
我2001年僅帶著一個創意從加拿大回到常州,到現在阿特斯已經走過11年,一個企業做到10年就像一個王朝做到50年,肯定會有惰性,喪失創業精神,現在就是要把狼性恢復過來。狼性是三點:明銳的嗅覺,明確的行動,發現目標群起而攻之。
企業大了都會陷入怪圈,一方面要建立體系,另一方面體系又會束縛自己,使我們錯過很多機會。在建立體系和打破體系間尋找平衡,是我現在考慮的問題。所以我現在要提升公司中人的能力結構,并且強調團隊配合,打破小部門的利益。
這個行業嚴冬還剛剛開始。雖然國家一系列的政策已經拿出來了,但是中國事情就是這樣,落實還需要一段時間。
記者:12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政策包括,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加強光伏發電規劃與配套電網規劃的協調;積極開拓國內光伏應用市場;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減少政府干預,禁止地方保護等。對這些政策有何評價?
瞿曉鏵:我相信國家現在對光伏行業非常重視,將一個行業提到戰略新興行業來扶持,除了光伏以外目前是沒有了。關于分布式發電的上網細則比較有實質性,也會有比較好的效果。但有幾條操作起來比較困難。
如兼并重組,說實話我不知道這條怎么來操作,絕大多數的光伏制造企業都是民營企業,按照市場規律怎么兼并重組?
另一方面,從一個企業經營者的角度我認為,現在政府說的話銀行不見得聽。商業銀行有其獨立性是好事,這使得政府功能是給一個導向和培育市場,我這幾個月的感受是,政府完全干涉金融市場的行為越來越少了,不違背銀行的原則。
對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減少政府干預,我也很迷惑怎么做。但有這個意圖是好的,可以減少地方保護主義,這在國內光伏市場是個很大的問題。地方保護主義會反映在當地項目只讓當地企業來做。也會反映在企業想在另外的省開發電站,政府會要求必須在當地有企業。問題是,中央政府宏觀政策是對的,但怎么讓地方政府去執行和落實?
記者:12月20日、21日,阿特斯舉行了2012年管理會,在會上你講了些什么?
瞿曉鏵:今年我主要講的是“危機”。
往前幾個季度,我每次開會總是講阿特斯的表現有多好,比如阿特斯在行業中目前是虧損最少、現金保存最多、毛利率最高、管理成本和銷售成本最低、凈負債最低的企業。但這次我講,我們歸根到底還是虧損的,我們現在的好只是“五十步笑百步”,F在內部還
阿特斯董事長瞿曉鏵:丟掉幻想準備戰斗
記者:國內裝機“十二五”目標今年被一再突破,對于國內市場的瞬間膨脹,你有什么看法?
瞿曉鏵:中國市場變成全球第一大市場的那天一定會出現,而中國的政策總有一種“一放就亂”的現象,我認為政策完全理順需要一段時間。
德國的電價政策2001年出臺,而市場爆發則在2004年。加拿大市場我們2009年進去,2010年公告第一批項目,到正式開工建設經歷了3年時間。其間監管部門、電網、環保部門、土地管理部門逐漸摸清一個項目怎么審批。做完這些后,所有人都知道知道按照這個方案做的電站發的電量,只要在容量范圍內就能被全部吸納,最后讓銀行可以充分理解電站經營的收益和風險,這是很重要的。
電站這個產品最后還是要賣給投資者,終端投資者天性是保守的,銀行也是。在3年時間里,他們才逐漸理解了一個光伏電站,有大品牌的保障,那么它是低風險的,世界頂級的投資基金愿意投,銀行也就有信心支持。
但是在中國,這個過程大概3個月就走完了,看似很有效但埋下許多隱患,導致大規模的窩電現象。中國現在只要建項目一開口就是1GW規模,但在國外100MW就算大項目了。
一旦口子放開,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都會出現盲目上項目的情況,無序性和沒有理性是最大的特征,就像玩擊鼓傳花,都希望自己這一棒過去,一有人接棒就跑。
記者:讓銀行和投資者有信心的電站投資環境在中國還有多久能形成?中國還缺什么?
瞿曉鏵:最缺一套完整的法律體系。
電站投資是一個長線投資,需要20年才會有合適收益率,初始投資者有12-15%以上收益率,最終持有者保證7-8%內部收益率,那么上網電價就必須要保證能執行那么長時間。
中國到目前為止推出的上網電價都沒有給過年限,現在的電價發改委出一個文就能取消。國外上網電價都是給了年限的,雖然有些國家有過一些追溯性的修改,但開始的政策是明確的。
那么縱觀全球,各個國家對于電價的保護,也決定了這個市場的風險大小。所以對于一個企業來說,一開始就要選擇風險相對小的市場。德國、美國、加拿大都屬于風險小的市場,你看一個國家的標普評級就可以判斷。
中國的電價政策,如果有法律給予保護,那么不光國內資金最近愿意投,海外的資金也愿意投。
記者:那么阿特斯愿意投中國終端市場嗎?
瞿曉鏵:我們的策略,是絕大部分電站建好就賣掉了。國內市場啟動之際,阿特斯就會取得和市場地位相稱的業績。但是我們不求虛名。
上季度阿特斯組件成本是略低于60美分/瓦,而現在國內項目組件的招標價格做到4塊人民幣以下,對于這種低于成本的招標,我們不做。真正理性的買家知道要追求長期的質保。
我們在國內有一批電站儲備,加起來4-5GW。2013年可以開建的是100-200MW。雖然去年7月份光伏上網電價為1元就已經生效了,但至今沒有一個企業拿到這筆錢。還有企業在這之前就已經拿到很多項目,導致現金的質押會長到2-3年,這不是我們希望得到的。
明年阿特斯的目標是初步完成企業模式轉型,電站業務占到50%,企業明年開始盈利。我希望明年年底把凈資產負債率調到40-50%。
我們明年開建的電站基本都在海外,以美國和加拿大市場為主。我說的明年開始盈利,也是依靠海外電站項目實現。
記者:在中國做光伏電站誰在賺錢?
瞿曉鏵:可能大家都沒有收益。組件供應商會在成本價之下出貨,總包方以成本價之下做總包,電站開發者開發完電站后想把它賣給電力公司,但電網吸納能力不夠,那么電力公司就不買,或者買了不付錢。結果就會導致有很多“爛尾樓”。有企業沒有收益還一窩蜂地做電站,我猜是希望先占戰略位置吧。
國企、民企與銀行
記者:在光伏行業,如何看待國企和民企的競爭?民企的競爭力是否會被逐步削弱?
瞿曉鏵:國營電力企業的主要優勢是體量大,融資容易,并且融資成本低。銀行會覺得貸款給國企不會出問題,出了問題也不是他責任。
另一方面,國企在開拓精神上肯定比不過民企,項目開發上民企還有相當發揮余地。在光伏制造環節,我看國企幾乎沒有成功的例子,民營企業從質量和成本上都比國企好很多。
記者:在無錫召開的光伏發展座談會上,你提到阿特斯今年連續虧損,希望盡快扭虧為盈,不給政府添麻煩。這個“不添麻煩”怎么理解?
瞿曉鏵:不給政府添麻煩指企業家把企業家的事情做好,政府只要做好市場,企業不需要政府救助。不給銀行添麻煩指不產生壞賬,我們經營的現金流一定管理好。
記者:阿特斯2012年年底到期債務的處理情況如何?
瞿曉鏵:我們的主要銀行全都表示支持。所有銀行都給我們續貸了,當然其中經歷了很多溝通。目前和我們合作的銀行有20多家,最大的是農、中、建、交四家,還有一些小銀行。
另外,阿特斯已經沒有任何可轉債。我們今年第2和第3季度的經營理念就是正現金流、嚴控壞賬、保證正毛利。只有正毛利才可以攤銷運營成本。這也表明,銀行認可了我們的戰略,可以保證正向的現金流。
記者:今年光伏企業要從銀行拿新增貸款還有可能嗎?
瞿曉鏵:在制造方面沒有企業能夠有貸款增量,好的企業可以做到保持存量。電站投資方面,有好的項目可以拿到貸款,如今年7月我們就拿到海外電站項目特許權的并購貸款。
中國的銀行現在操作很獨立,每個銀行都有業務線,另外有風險評估線。行長的決定風險官是可以否決的,銀行管控開始向商業化轉變,不按照政府意志。
記者:前幾年銀行對光伏產業投資過熱的時候,對風險判斷準確嗎?
瞿曉鏵:這是銀行自己的決定,這是銀行對市場的風險判斷不準。
記者:國開行作為政策性銀行,你判斷下一步的動作如何?
瞿曉鏵:國開行也有自己的評價體系,現在也不會對光伏行業產能擴大的項目做任何投資,但在大規模電站融資支持上會做更多,因為他比較熟悉大規模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