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位于中關村核心區理想大廈的遠方動力可再生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正在醞釀著新的變化。一批行業頂尖人物紛紛加盟其中。劉宏,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太陽能專家,原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的副所長,入駐遠方動力,擔任了總工程師的職位。這個出生于1967年的工程師擅長各種光伏發電工程的設計、施工。他的加入,標志著遠方動力向太陽能工程應用領域的重大戰略轉移。除劉宏之外,另有一批行業權威人士也相繼加盟了遠方動力。
伴隨人才的加盟,一些資本也紛紛注入遠方動力。據可靠消息,中關村發展集團經過多輪考察,決定給該公司注入了一筆數額不小的資金;中海投集團緊隨其后也將對遠方動力注資。
在光伏行業遭遇低迷,諸多公司面臨危機的時刻,遠方動力是憑借什么力量逆勢發展,并獲得多方援助的呢?帶著這個疑問,記者前往遠方動力進行了采訪。
從零部件起家
遠方動力于2005年成立,當時做的是太陽能的控制器和逆變器部件,比如太陽能智能控制器、逆變電源、太陽能控制逆變一體機、LED恒流源等產品,也包括風力發電控制器。其中路燈控制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70%左右,并網逆變器的生產也初具規模。在控制器和逆變器部件制造領域,國內公司以前一度依賴進口。遠方動力的產品上市后,有時會把一些產品的價格壓到歐美產品的一半以下,而其性能卻十分適合中國市場的應用。所以產品很受歡迎。
2011年開始,遠方動力開始做組件,進軍太陽能工程項目。公司開始“兩條腿走路”。
現在,在遠方動力的公司介紹里,已經鄭重地寫著:提供各種應用系統及工程服務,針對不同用戶的使用要求為客戶設計策劃出優化的可再生能源發、供電技術、經濟方案。
行業危機的背后
在遠方動力公司略顯樸素的小會議室里,劉宏等科研人員為記者澄清了所謂太陽能行業危機的實際情況。以前太陽能行業,絕大數情況下都是指太陽能電池組件和太陽電池片的生產,現在出現的問題其實是電池制造等領域的產能遠遠大于了需求。“現在的產量是需求量的2到3倍,制造業已經把五年后的事干掉了。”劉宏說。
產能本來就已經嚴重過剩,同時禍不單行,歐洲“雙反”又開始夾擊。兩個加起來對太陽能制造業是沉重的打擊。現在很多太陽能大企業的產能太大了,一旦沒有訂單,就會出問題。
產業鏈的前端(制造環節)出現問題,并不意味著后端(應用環節)就一損俱損。遠方動力的產品恰恰主要在太陽能產業的應用端。劉宏認為現在做太陽能應用方面的系統集成正是一個機會。“剛開始的三到五年,電池制造業等都是暴利,經過洗牌和打擊之后,暴利全被擠掉了。比如硅材料,以前的利潤是十倍,現在大部分都被擠掉了。同時,太陽能發電的成本也大幅度下降了,現在為止,太陽能發電的價格成為4元錢一瓦,這個對太陽能運用是很有利的。這樣的價格在一些地區,比如說像南方一些省份甚至北方的北京地區,已經接近上網價格了。”這種用電成本降低的情況,比行業專家們的預測的大概提前了三年,這也導致了后面的應用比較好做。加之國家政策的支持,種種因素加起來,光伏應用出現一個井噴是很可能的。
何謂系統集成應用?據了解,遠方動力的系統集成應用包括戶用電源、獨立電站、太陽能路燈以及大規模并網電站等。系統集成相當于一個較完整的解決方案。比如獨立電站就是一些單位如邊防哨所等地的太陽能電站,可以解決常規電力暫時無法傳輸的地方的用電問題。
分布式發電的美好未來
分布式發電是一個電力行業的大概念,也是一種趨勢。它指的是由各個單位分散開來自己發電,它的規模可以小到幾個千瓦,甚至將來可能像歐洲國家一樣,幾百瓦的規模也可以發電,不需要傳輸設備、儲能設備,自發自用,或者把用不完的電并到電網上。遠方動力下一步的計劃是做分布式發電。系統集成產品也主要應用于做分布式發電。
劉宏預計,除了歐美國家以外,在太陽能產業方面,發展中國家有相當大的市場,新興市場起來以后遠方動力的國外份額會進一步增大。
既然市場的前景看好,遠方動力正是積蓄自己實力的時候。他們在以下各個方面在做出努力。公司加強了研發部門的力量,目前該部門有13個研究生、31個本科生。為了加強彼此之間的學習和溝通,公司除了倡導自學之外,將星期六(5.81,-0.06,-1.02%)定位公司的學習日,所有員工都要來學習。
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到十八大報告里論述,這正是遠方動力很愿意看到的事。他們正要做的分布式發電主要是應用于城市的,太陽能發電對城市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減排有重大的貢獻,可以讓所在地區的天更藍、景更美。
說到生態文明建設,在海淀,遠方動力已經做出了一定貢獻。圓明園修復工程第二期的時候,里面安裝的一些太陽能仿古燈就是遠方動力提供技術方案的,這種燈既有古代特色,又能保護環境。遠方動力還參與到海淀區的對外交流中去。阿根廷的拉法爾達市是海淀區的友好城市,遠方動力為這個城市捐贈了二十萬左右的太陽能照明設備。
最近,遠方動力的專家為海淀區編撰了《海淀區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實施方案》,已經上報北京市。據悉,該專家團隊正在為海淀區起草《海淀區新能源發展規劃》。
不能不承認,一個國家或地區推進新能源產業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不大會有跳躍性發展。而在此背景下,遠方動力的發展速度只能說均衡、平穩。目前來看,分布式發電國外市場有局限,國內市場運用也不算很多,但前景又看好。對于遠方動力而言,最大的困難還是資金。不管是企業本身的擴張,還是做業務需要鋪墊的資金,所需的量都不小。2013年開春后,光伏的國內開發、應用可能會大規模地起來,那時候才真正需要資金。不過,問題正在緩解。政府部門和風投,已經對它產生興趣。
依靠技術蓄勢待發
太陽能工程項目的市場前景看好,當然會導致各路企業覬覦。目前國外的太陽能企業很有實力,國內則是群雄并起,那么,遠方動力憑什么可能贏呢?
遠方動力負責人告訴我們,目前公司有四張“王牌”,即四方面的優勢,那就是:好的產品和解放方案的設計、好的選材、能組織高質量的建設、能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務。
做到這四點其實依靠的是公司的技術實力和人才隊伍。目前遠方動力已建立了良好的人才隊伍以及智力庫支撐。他們和國外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有德國、美國、日本的專家指導團隊,可提供后備技術支持;公司引進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澳大利亞的設計軟件,可提供模式化的快捷的設計,這個在國內是領先的;公司目前代理世界上第二大應變器廠商的產品,這也會給公司帶來品牌附加值;公司成立的時間雖然不算很長,但公司的人才背景卻比較深厚,比如劉宏本人就已經做光伏20年了,有豐富的經驗。公司在施工的時候對質量方面的把關是非常嚴的,口碑也相當好;公司的服務在行業內也有口碑,到現在公司里面沒有一樁投訴。
目前,遠方動力的一些產品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占百分之七十,在國外也有很多應用。除了物美價廉之外,另外的一個獨到之處是創新。目前公司擁有的7個專利中有6個是針對公司的產品。而因為擁有知識產權,產品就更有競爭力。
企業的機遇和勇氣
再好的技術也需要推廣,而推廣則需要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能源行業以前更多是非完全開放的市場化領域。因此,誰能抓住機遇、主動應變,誰就可能抓住先機。
遠方動力的第一款產品是太陽能的控制器。當時正好趕上北京的新農村建設,北京的郊區都要做太陽能路燈,太陽能路燈發電系統里必須要用到控制器。當時市面上用的都是德國的控制器,單價288元人民幣。而遠方動力新推出的產品的單價是88元,價格上有明顯的優勢。但是即便是88元的價格也沒人愿意用——因為這是新品牌。
而且,當時的遠方動力還沒有資格去參加新農村建設的招商、投標。當北京的相關政府機構郊區召開投標會議的時候,遠方動力的員工就在會場外做了一個展板,連上燈,做了一個小系統,主動向參會人員介紹自己的產品。
就這樣,在順義的新農村建設招投標現場,遠方動力拿到了第一筆單子。那些中標的企業就知道了有這么一家企業以及這樣的產品,可以在采購零部件時考慮。
為了鼓勵客戶嘗試自己的新產品,遠方動力還采取了贈送的方式,讓客戶免費體驗,然后才陸續地打開市場。保定等周邊市場就是這樣做起來的。“當時我們的這種方式在能源行業是比較少見的。我們給這個行業帶進來了有點‘狼性’的銷售模式。”遠方動力副總經理鞠婷說。
作為新能源企業,遠方動力在推廣太陽能應用技術方面十分主動。公司在北京的一些小學安裝了配置太陽能電池板的車棚,在那里,人們可以直接給電動車的蓄電池充電。眼下,遠方動力還想在地鐵口建立類似的太陽能“加油站”。這也符合市政府關于“綠色出行”的政策。鞠婷介紹,公司的產品已經得到多方應用,遠方動力已經給水利部供應了三千多套產品。在高速公路監控方面,遠方動力也有解決方案,但因為資金的問題,公司還沒有批量生產這個行業的產品。
太陽能的未來,就是走進千家萬戶,不再高高在上,甚至可以稱家家能用的“地攤產品”。它可以廣泛運用于電池、手電、手機等設備上。這樣的市場前景就很廣闊。“太陽能的工程項目在近兩年內會出現井噴,現在進軍該領域正逢其時。”劉宏說。遠方動力可謂正站立在機遇的潮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