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外上市光伏企業約有10家,以企業規模而論,尚德和賽維LDK最大,因此這兩家企業在行業過多競爭的格局下輸的最慘,相比之下其他海外上市企業的命運稍微好一點,還不至于淪落到變相破產重組的局面。2012年阿特斯和英利都做了許多轉型準備,在2013年這種準備工作將會集中釋放,即阿特斯大力建設海外光伏電站,而英利則發力國內光伏市場。傳統的光伏大企垂直一體化模式已經走入歷史,相對應的“組件生產電站開發”一體化模式逐漸興起,大型企業邁出了二次創業的步伐。
阿特斯:降成本,2013年電站業務占50%
阿特斯2012年前出貨量約為1500MW,前三個季度虧損額為9200萬美元,在所有海外上市企業中虧損程度較小,使其有能力立足當前,謀求業務轉型。2013年阿特斯太陽能會做兩件事情,一是降低產品生產成本,二是加大電站建設和運營力度。
1、阿特斯2012年第一季度的組件成本為0.73美元/瓦,該公司計劃2012年底將組件成本降為0.55~0.60美元/瓦。且不管阿特斯是否做到了這一點,單就其成本下降目標來看,比其他海外上市企業低了許多,說明阿特斯在產品生產成本方面是有核心競爭力的,這恐怕也是其虧損相對較少的一個主要原因。在其他海外上市公司中,英利2012年底的目標是將非硅成本降至0.56~0.58美元/瓦;尚德非硅成本一直較高,定為0.74美元/瓦;晶科非硅成本定為0.57~0.58美元/瓦。相比較來看,阿特斯的組件總成本比其他上市企業的組件非硅成本還要低,因此如果2013年要達到繼續下降的目標,則可能需要在人員、管理、財務費用等方面下功夫。
2、阿特斯2012年在海內外儲備了大量的光伏項目,為企業轉型奠定了基礎。阿特斯2012年約有25%的營業額來源于電站建設,2011年這一比例為10%,2013年提高到50%。截至目前,阿特斯在海外的大型光伏項目主要有:
A、阿特斯在美國獲得11個總量為122MW的光伏電站項目,項目規模從2MW到29MW不等,阿特斯將以合資的方式參與建設,預計項目于2012年全部完工。
B、2012年12月份,德意志銀行同意為阿特斯提供總額為1.39億美元的無追索權短期融資,用來支持阿特斯在加拿大建設49MW的光伏項目,項目預計2013年建成;12月初,阿特斯子公司SunedisonPowerCanadaInc收購安大略兩個裝機容量為24兆瓦的光伏項目;2012年6月份,阿特斯從加拿大光伏項目開發商SkyPower的手中購買200MW光伏電站,雙方合資成立了一家名為CSISkyPower的合資企業。據了解,阿特斯在加拿大已經總計獲得了340MW的光伏電站項目,阿特斯的下一輪目標市場為美國和日本。
阿特斯的電站業務起步于2009年,經過幾年的摸索,阿特斯掌握了大量的市場資源和開發經驗,不斷創新融資模式,擴大EPC總包業務和系統集成業務,正在由全球光伏組件供應商,向全球光伏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方向上轉變。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阿特斯海外光伏項目儲備量達700MW,國內光伏項目儲備量為4-5GW,但由于國內光伏政策欠完善,補貼問題較大,所以2013年阿特斯在國內可能僅會建設100-200MW的光伏項目,光伏業務的開展將還是以國外為主。阿特斯的轉型大幕已經拉開,與此同時,另一家光伏巨頭英利綠色能源也做出了全面向電站進軍的戰略角色,只不過英利似乎更加看重中國國內光伏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