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1月28日晚,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IFUS)正式宣布,同意萬向集團(下稱“萬向”)收購美國A123系統公司(A123 Systems,下稱“A123”)。與此同時,萬向與A123將就該項收購進行交割,預計將于近期完成。
至此,這場被全球關注,引發諸多猜測的收購案終于塵埃落定。
將并購美國最牛鋰電池企業
昨晚萬向美國公司發布的公告中,萬向美國公司總裁倪頻(注:倪頻是萬向集團總裁魯冠球的女婿)表示:“美國政府已經完成審查并批準我們繼續完成此項交易,對此我們感到非常高興。A123是一家擁有卓越人才和發展潛力的公司,它的未來是光明的。”
這不僅是中國民營企業成功收購美國知名公司的標志性事件,也是萬向集團在傳統制造業基礎上加快向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里程碑。
美國A123系統公司于2001年在麻省理工學院(MIT)成立,并于2009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是美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鋰電池制造商。作為清潔能源汽車產業的標桿性企業,A123公司不僅得到美國政府大量資助,還與美國通用、菲斯克、德國寶馬以及中國上汽集團等主流汽車廠商建立了供應合同關系。
并購過程波瀾起伏
2012年3月,A123公司曾因電池召回事件(菲斯克卡瑪電動車在美國消費者報告測試中突然熄火,A123公司承認電池組存在制造缺陷),經營陷入困頓。此時萬向提出投資動議,之后經多次協商,雙方于2012年8月16日簽訂了戰略投資協議。
因A123于10月向美國破產法院提交了破產申請,并先后引出美國江森自控、德國西門子、日本NEC等企業參與競標。
12月8日,萬向在A123公司破產拍賣中以2.566億美元價格擊敗美國江森自控和日本NEC的聯合競標,成功拍下該公司除政府及軍工業務外的所有資產。
根據收購交易內容,萬向將收購A123公司汽車、電網儲能和商業業務資產,不僅包括其所有的技術、產品、客戶合同以及其在美國密歇根州、馬薩諸塞州、密蘇里州的所有工廠設施,同時也包括A123在中國的陰極粉制造工廠以及與上汽合資的上海捷新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股權等。收購完成后,萬向將持續為A123提供資金支持,并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增強A123公司工程和制造能力,促使其繼續保持核心業務的增長。
可是,不久又傳出這起并購案遇阻的消息。各方猜測也紛至沓來。今年1月22日的《參考消息》援引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稱,萬向擬繞道收購美國先進電池制造商。
昨晚,萬向集團總部相關人士親口否認了這一說法,“這些都是外媒的猜測。現在除了交割手續還在辦理之中,并購案可以說是塵埃落定了。”
浙江民企能學到什么?
在浙江,笑容似彌勒佛,說著一口濃重蕭山話的魯冠球幾乎無人不知。
不為外人所知的是,萬向自1999年就開始致力于清潔能源產業研發。如今,萬向是國內最大的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供應商之一,也是目前國內唯一同時具備電池、電機、電控等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能力的企業。
此次收購,將進一步確立萬向在全球清潔能源產業的領先優勢。
浙江民企從這起標志性的并購事件中能學到什么?
昨晚,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導蔡寧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起并購案的意義非常重大。中國企業相對來說,技術缺乏。對制造企業來說,不光是硬技術,還有許多技術訣竅。因為在制造過程中,不光需要顯性知識,還有默會知識(1958年英國哲學家波蘭尼在《個人知識》中提出了“默會知識”的理論)。很多技術不是通過購買專利就能獲得的,工程師的技能、經驗只有通過兼并來獲得。其次,這也反映了萬向的戰略能力。通過兼并實現能力控制,這種建構能力非常值得欣賞。
蔡寧前一陣剛去過臥龍集團,它們也是通過兼并獲得了先進的電機技術,躋身世界第二梯隊。再加上吉利并購沃爾沃的經典案例,浙江民企讓世界稱道。而作為產業經濟方向的研究專家,蔡寧對萬向的產業鏈意識十分欣賞。
聽說萬向并購案最終有了圓滿的結果,浙江工業大學浙商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程惠芳非常高興。對于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態度的轉變她感到很欣慰,“萬向這兩年在美國投資,解決了美國就業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對獲批是有作用的。”
收購美國最先進的鋰電池制造商,對中國的清潔能源研發是利好消息。對萬向集團比較熟悉的程惠芳說,在電池方面的研究萬向十年前就開始了,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方在并購的諸多對象中選中萬向,也是有判斷的。
與蔡寧一樣,程惠芳也提到了吉利收購沃爾沃、臥龍并購奧地利ATB等成功案例。萬向此次收購是浙江民企在并購方面的又一個標志性案例,說明浙江企業運用并購在整合世界技術、資本和戰略資源方面越來越成熟,這樣對產業轉型、提高產業競爭力是非常大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