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新年伊始,晶科能源宣布推出全新的太陽能組件,命名“Eagle”,這是全球首款雙85條件下PID-Free(免于電勢差誘發衰減)認證的組件。據稱“Eagle”的性能將開創行業中對于組件性能與可靠度評估的全新標準。
近日,記者特意采訪了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全球品牌總監錢晶,詳細了解了該項技術的一些突出特點,同時更圍繞光伏行業市場、公司品牌文化等展開了深入探討。
Eagle組件:“站上最高峰”
記者:晶科能源最新推出雙85條件下PID-FREE太陽能組件,也算得上業內一個亮點。您能否具體談談這一組件的特點與意義所在?
錢晶:先解釋一下什么叫PID,PID全稱是電勢誘導衰減,導致它發生的原因是:在系統工作狀態下,邊框和電池之間的負電壓會導致電池效率衰減,這種情況在在高溫、高濕、高壓的條件下更易發生。之前我們研究組件長期光衰和初始光衰,但近年來很多電站監測數據反映,實際工況條件下特別是高溫高濕地區,由于電勢誘導衰減帶來的系統功率降低更嚴重,有的甚至要下降50%以上。當然方式PID現象發生的措施也有幾種,但都會增加系統BOS成本,比如安裝微型逆變器或調節陣列接地方式,所以最好的或者說能從源頭防治這一現象發生的就是選擇PIDFree的組件。
德國和美國已有廠家推廣了抗PID這一概念,但他們的組件還都只是過了常溫常濕測試條件下的PIDFree,組件功率下降在5%范圍內(常溫常濕,功率損失低于5%被視為目前的行業標準),可能由于他們主要的本土市場的氣候還不太極端。而晶科是全球首家推出在雙85條件下,(即85度高溫,85%相對濕度),且正負高壓的最極端測試條件下的PIDFree組件,并且組件的功率下降低于1%,遠遠優于行業標準。這體現了晶科無論在研發,制造工藝和品質上已領先于同行。
晶科能源在之前就通過了光伏組件的PID測試,現在又有了名為“Eagle”的PID-FREE組件。錢晶自豪地為Eagle作了宣揚,“它將是一款適應任何地區,任何惡劣環境下,目前我們認為是市場上最卓越的產品之一。”
Eagle除了具有PIDFree這一顯著特性以外,它還兼具高功率性能,60片多晶的組件量產功率可達260瓦,預計2013年中期可升至265瓦。這是業內很少有人能做到的。錢晶介紹說,Eagle取名,意為“站上最高峰”。它不是僅僅從電池片或組件上做技術升級和工藝改進,而是從硅片、電池片、封裝全產業鏈上的創新。Eagle現已取得所有行業內的認證,還包括鹽霧測試,抗氨認證等,晶科能源現還在為其申請抗沙塵測試的認證。
“超越自己,超越行業標準”
記者:在技術的推陳出新方面,晶科能源有著怎樣的思考?在當前市場嚴峻,資金緊張的形勢下,您認為在這方面有多少投入比較合適?
錢晶:“超越自己,超越行業標準”,這就是晶科研發的信念,有人說多晶效率到17.8%,已經是極限,不,我們就是要往18%以上走;有人說系統裝好,發電量能達到預期就好了,不,我們不僅僅要關注如何安裝好,更關心客戶10年,20年以后他的系統是否還能如此高效地發電;有人說組件價格控制好就行,讓客戶增加其他設備改善PID就行了,不,我們要讓客戶在成本不增加情況下,免于未來PID夢魘的困擾,把一個本來能帶來收益的投資項目變成一個包袱。
目前,每家光伏企業都有很大的資金壓力,所以我們要更智慧地分配資源,哪些該節省,哪些不能省,都需要考慮周到。但研發是其中不能省的一塊,甚至還要加大投入。
遠遠優于行業標準,這也是晶科能源在技術上的追求。晶科在嚴峻市場形勢中,仍將技術創新置于重要地位,這也說明了晶科的前瞻眼光。
不夸大“雙反”影響晶科的內外攻略
近些年來,我們可以見到晶科能源積極忙碌的身影。在國內,公司已在新疆、甘肅等地布局建設地面太陽能發電站。2012年,晶科能源在國內市場的銷售份額約為6%,今年公司計劃將此份額提高到30%以上。
在國外,晶科能源正在大力開拓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去年3月,晶科能源在新加坡設立亞太區總部,全方位開始亞太地區的業務拓展。9月,晶科能源宣布與江西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正式簽署合作協議,為其在肯尼亞的5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開發提供技術支持,并成為該項目的優先組件及配套產品供應商,建成后該項目將成為肯尼亞乃至東非地區最大的并網光伏電站之一。10月10日,晶科能源宣布,與美國StrataSolar合作打造的6.4兆瓦太陽能電廠正式完成,晶科能源將為北卡羅萊納州的家庭提供清潔電力。
說到海外市場,“雙反”也是不能不提的一筆。對于“雙反”,晶科能源曾經有過自己的表態,我們也關心現在它的后續影響。
記者:目前歐美“雙反”的影響還有多大?
錢晶:即使沒有歐美“雙反”,從趨勢上看,光伏全球應用市場的版圖本身就已在發生巨大的遷移,亞洲,中國和中東、非洲及南美地區正迅速崛起。正如晶科董事長李仙德之前說過的,不要把“雙反”的影響力人為放大到一個不合適的地位。
此外,從晶科能源的業務擴展,我們也可以看到其向下游延伸的轉型之步,諸如“晶科能源融資10億美元下注光伏下游”之類的新聞也早見諸于媒體。當記者問及于此時,錢晶表示認同,同時也向記者勾勒了晶科能源的定位,即立足制造本業,積極開拓下游,成為一家全方位的提供電力解決方案的能源型企業。
員工也需要陽光
光伏行業危機四伏,停產、破產、虧損等在大小企業身上不斷演進,而晶科能源的勢頭似乎還挺好。2013年開春,晶科能源專門召開了大型招聘會,據稱有幾千個崗位虛位以待。我們想聽一下晶科能源的看法。
記者:晶科能源曾表態,保護員工免于失業是企業的責任,在當前形勢下,請談談這方面的高見。
錢晶:2012年是光伏裁員年,紛紛倒閉或裁員讓光伏圈人心惶惶。在最艱難的,最看不清前途的2012年春夏期,晶科CEO陳康平這樣對員工說“晶科有10000名員工,背后有10000個家庭,行業很難,但招你的時候,晶科就許你一個未來,不能說在這里會大富大貴,但至少有個穩定生活,所以把公司運營好,把隊伍帶好,讓大家免予失業或免予要失業的恐慌,是我CEO的責任。”公平、責任已經不僅僅是口號,是滲入晶科人血液里的因子。
記者:過新年了,晶科能源有什么福利,不知可否與大家透露分享一下?
錢晶:聽說今年的年終獎可能會給我們驚喜,還鼓勵員工放膽猜,希望是真的
晶科能源的做法讓我們反思,光伏行業最艱難的日子靠什么,或許還是人才。危機之時,光伏行業需要“正能量”,員工也需要陽光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