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強硬宣布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臨時反傾銷稅。揚州光伏企業該如何應對?昨日,在揚州光伏行業領軍企業晶澳(揚州)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來自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的行業專家,和企業員工共探光伏出路。
■現狀■
出口歐洲的光伏產品幾乎為零
記者昨從揚州一些光伏企業獲悉,很多企業早已提前采取措施擺脫對歐盟市場依賴。
“早在幾個月前,我們就將市場重心從歐洲瞄準到其他市場。”晶澳(揚州)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總監王月朝介紹,公司一季度毛利率大幅改善,主要歸功于對日銷售出更多組件以及新興市場的擴張。“目前公司在日本市場的業績很好,組件出貨量占到公司組件總出貨量的38%。”公司表示,目前市場已從原先出貨量六七成出口歐洲,轉變為“四三三”市場,“日本市場占四成,國內市場供應占三成,其他市場供應占三成,而出口到歐洲的光伏產品幾乎為零。”
■出路■
增加科研投入尋求突破
“是機遇也是挑戰。”晶澳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CTO(首席技術官)劉勇表示,首先必須增加產品長遠的競爭力,要在技術上取得進步,“行業火爆時,很多資源都是用來抓生產;而在發展低谷時,會將更多目光放在科研投入上。”
“當前,在科研上主要側重兩點,一是提高轉化效率,二是降低組件成本。”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院士儲君浩認為,目前晶澳(揚州)太陽能就20%轉化效率產業化晶硅太陽能電池展開研究,這本身就是光伏企業應對“雙反”很好的方式。
據了解,目前在太陽能電池領域,光電轉化率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技術指標。目前,國內光伏企業同類太陽能電池產品的光電轉化率在17.1%至17.3%之間。
■預測■
分布式光伏發電潛力大
除了加大科研投入,更多業內人士表示,更主要的是積極開拓國內光伏應用市場。
6月4日,江都丁伙出現省內首例簽訂居民用戶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項目;總裝機容量為20兆瓦,年發電2500萬度的高郵臨澤鎮光伏電站項目一期項目即將建成并網發電;寶應射陽湖“漁光互補”是光伏發電應用領域的重大項目……這樣的太陽能光伏應用在揚州市場上正逐步增多。
“除了西部集中光伏電站,未來更大的市場是在分布式光伏發電上。”儲君浩院士表示,包括家用屋頂發電在內的分布式光伏發電,是未來光伏應用的潛在市場。光伏應用領域很多,比如太陽能路燈、汽車領域的應用,甚至手機電板也可采用光伏組件。分布式光伏發電不僅可帶動光伏組件銷量,也可帶動能源路由器等相關產業鏈發展。
劉勇認為,“未來兩三年之內,太陽能電力有望實現平價上網,這對于國內光伏行業無疑是最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