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再遭重擊。
6月5日,歐盟委員會決定從6月6日起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組件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同時兩個月內不能達成新和解協議;8月7日起,反傾銷稅率將升至47.6%。
天威四川硅業是這場光伏風暴的一個縮影。5月31日,該公司在中國進出口銀行的一筆1.45億元貸款到期,已停產一年有余的天威硅業最終無力償還;6月1日,貸款宣告逾期。
繼賽維、尚德、超日等企業后,天威硅業成為又一家上規模光伏企業資金鏈斷裂樣本。
進出口銀行、中行陷泥潭
天威四川硅業成立于2007年12月,由保定天威保變電氣、四川省投資集團、四川岷江水利電力三家能源巨頭出資組建,注冊資本9.45億,三家分別持股51%、35%、14%。
2009年以前,光伏行業一片風光,天威四川硅業從建立就開始籌備總投資27億元、年產3000噸多晶硅的一個項目,是為當時成都市最大的多晶硅項目。
2008年5月,這一項目正式開工建設,籌集建設資金提上日程。“中國光伏行業主要集中在河北、浙江、江蘇蘇南及徐州,另外就是四川樂山、成都。在四川地區,中國進出口銀行是對光伏項目介入最多的一個,多個光伏企業在該行有過大量貸款。”上海一家光伏企業人士對記者稱。
記者獲悉,早期天威硅業主要接觸了中國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在2008年9月,天威硅業如愿獲得了中行1億元長期貸款,期限為5年,貸款利率僅為央行基準貸款利率,資金就是用于上述項目建設。
“當時的光伏行業大受歡迎,天威硅業又有三家大型企業的股東背景,低利率拿到貸款很自然。”上述上海光伏人士表示。
中行1億元貸款對天威硅業上述項目建設來說只是杯水車薪,天威硅業也在接觸中國進出口銀行,由于上述項目為四川省級重點項目,帶有政府色彩,進出口銀行出手也顯大方。
2008年底,進出口銀行成都分行向天威硅業提供了10億元設備進口貸款。不過,也提出了要求:三家實力股東為該筆貸款擔保。最終,三股東按照出資比例對貸款進行了擔保。
光伏行業經歷了2009年小幅低迷,此后重啟升勢。2010年6月,上述年產3000噸的多晶硅項目也如愿投產,天威硅業坐享了短暫繁榮。根據記者獲取的數據,2011年前9個月,天威硅業利潤總額就達9135萬元。
然而,天威硅業的借債規模也在悄然上升。記者查閱四川省投資集團2011年發債募集說明書,截至2011年9月底,四川投資集團為天威四川硅業擔保余額達到6.055億,主要為銀行貸款擔保,按照四川投資集團35%持股比例,天威硅業當時銀行貸款已上升到17億左右。
盡管如此,一些銀行仍對天威硅業增加了貸款,例如,中國銀行期間就對該公司增加了數千萬貸款。
好景不長,2011年底光伏行業開始陷入低迷。2012年初,天威硅業宣布開始進行臨時檢修停產。“公司的說法是停產技術改造,為期2年,現在每月只發1000多工資。”一位自稱天威四川硅業的員工稱。
2012年底,該公司巨額虧損3.5億元,負債率已攀升至75%。如上文所述,該公司1.45億元貸款也隨之進入逾期。
6月6日,記者就貸款逾期和停產一事致電天威硅業,其工作人員稱:“不方便說太多,找我們控股公司吧。”
西部硅谷夢碎
據了解,中國進出口銀行成都分行已就貸款逾期一事致函天威硅業的三家股東,并表示如果在15個工作日不能收回貸款,或宣布整筆貸款(包括上述1.45億,總計2.65億元)立即到期、提前收貸。
“目前階段,對于不少光伏企業來說,如果銀行不愿意將到期貸款展期或轉貸,基本無力自籌資金償貸。”上述上海光伏人士稱。
事實上,對于停產良久的天威硅業來說自籌資金更顯得遙遠。記者獲悉,2012年底,天威硅業已向股東天威保變申請5.8億元委托貸款,就是用于償還當時到期的銀行貸款。目前已黔驢技窮,且向股東的借債也已展期。
記者獲悉,股東岷江水利對天威硅業的股權投資計提減值準備5260萬元,悲觀情緒已十分明顯。
破滅的不僅是天威硅業的雄心,還有四川西部的硅谷夢。據了解,除了天威硅業,四川省內樂山電力股份、川投能源等能源巨頭還打造了樂電天威硅業、新光硅業等光伏企業,全部聚集在四川樂山,當地有國內唯一的國家級多晶硅材料基地及光伏產業園,聚集了數十家企業,力圖打造“西部硅谷”。
但上述上海光伏人士稱,最近一次去四川樂山產業園時,園區內已顯得蕭條。
事實上,記者還獲知,新光硅業近期已被供貨商追債,被迫以廠區貨物和設備抵債;樂電天威則早已經于2011年底開始停產技術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