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承諾”使國內光伏企業們避開了高額懲罰稅率,但其產生的壓力同樣不小。昨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天合光能了解到,該公司預計其一季度光伏組件出貨量540-570MW,低于此前預估的670-700MW,預期調降幅度近兩成,去年中歐光伏雙反中設定的最低限價致企業輸往歐盟的貨量下降是其主要原因。
“價格承諾”使國內光伏企業們避開了高額懲罰稅率,但其產生的壓力同樣不小。昨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天合光能了解到,該公司預計其一季度光伏組件出貨量540-570MW,低于此前預估的670-700MW,預期調降幅度近兩成,去年中歐光伏雙反中設定的最低限價致企業輸往歐盟的貨量下降是其主要原因。
天合光能在去年就曾下調過出貨量預期,2013年,公司預計其一季度光伏組件出貨量為390-400MW,低于此前宣布的420-430MW,降幅僅7%左右。對于今年出貨量大幅下調,天合光能給出的解釋是,新的價格承諾調整下的最低價格協議尚未達成,輸往歐盟的光伏組件量有所減少。
去年8月,中歐就光伏爭端達成和解,根據協議,中國輸往歐盟的組件價格最低為0.56歐元/瓦,配額不超過7GW。業界原本還在擔心被縮減的配額不夠分,卻不料,“根本沒用完”。事實上,和天合光能有同樣遭遇的企業很多,3月末,一位江蘇光伏協會負責人曾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該省多家企業反映,其產的光伏產品“在歐盟市場根本賣不動,一點價格優勢都沒有。協會正在積極與相關部門協調,希望與歐盟方面繼續談,降低承諾價格”。
作者:馬駿昊 來源:北京商報
責任編輯:hangyejiz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