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至5月22日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展覽會(SNEC)期間,中國最大的非公有制電力公司—協鑫集團先后宣布了其與“中民投”合作建立100億元基金,并將分拆光伏電站業務借殼上市的港股公司—森泰集團正式更名為協鑫新能源的消息。
將這兩則消息合并來看,業界不難發現,協鑫集團已初步為其正在大力拓展的光伏下游應用業務(地面電站及分布式),搭建了銀行貸款、上市公司兩個融資平臺。
雖然關于保利協鑫與“中民投”合作的細節尚未公布(計劃于5月底公布),但據記者了解,這只規模達百億元的基金會投資于光伏應用市場,其中包括地面電站,以及通過天然氣熱電聯供、儲能等手段,配合分布式光伏應用的拓展。
與此同時,根據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的介紹,該100億元資金只是用作協鑫自己項目的投資,合適的電站項目將被優先裝入協鑫新能源中。
“協鑫集團通過儲能、天然氣熱電聯供等配合分布式光伏應用,意在充分發揮分布式光伏的自發自用優勢,并建立一套更為完善的離網式能源解決方案”,相關業內人士向記者推測,“除了商業模式已基本成熟的地面電站,盡管如今分布式光伏應用尚有不少待解難題,但必須說,這是一塊巨大的蛋糕。業界至少可以從最容易‘吃’到的地方開始,比如,京津唐、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區可裝機3MW-5MW的大面積廠房屋頂等。這些資源不僅有單一的業主,更背負著艱巨的節能減排任務,且具有長期穩定的用電需求”。
為光伏應用業務搭建融資平臺
根據協鑫新能源的定位,可以判斷,包括2014年計劃新增的裝機在內,未來協鑫集團的絕大部分新增光伏發電資產均將裝入這一上市平臺。
不過,雖然內部收益率(IRR)可達10%以上的地面電站運營,為上市公司業績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但其巨大的投入(約9元/瓦),也考驗著一間公司的現金流及融資能力 。
或許正是基于融資需求,不久前,協鑫集團通過旗下港股子公司—保利協鑫,以總代價現金14.4億港元,收購了森泰集團67.99%的股權。加上同步進行的新股配售,森泰集團共獲約16.4億港元現金。5月22日,森泰集團正式更名為協鑫新能源。
除了借殼上市外,協鑫集團還于5月19日宣布了其與“中民投”合作成立100億元基金的消息。
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即“中民投”,得此簡稱,也有自詡為民營中投的寓意。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于5月9日在上海正式掛牌,注冊資本達500億元,經營范圍為股權投資、股權投資管理、商務咨詢、實業投資、資產管理、投資咨詢。
雖然目前“中民投”與民生銀行及其下屬機構并無股權關系,但擁有59家股東的“中民投”法人代表,正是民生銀行監事會副主席李懷珍。此外,根據有關報道,“中民投”股東還包括史玉柱、泛海集團董事長盧志強、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億達集團董事長孫蔭環、民生銀行副行長趙品璋等。
據了解,未來“中民投”將設立三只產業基金,每只基金撬動1000億元資金,分別對存才落后產能過剩狀況的三大板塊:鋼鐵、光伏和船舶進行兼并重組,最終達到以融資平臺、產業土地開發等方式,撬動數萬億元宏偉投資的目標。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曾表示,“我們計劃以此為依托,支持中國民營企業到海外并購或參與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并寄希望于能享受到外匯儲備支持和國開行授信等來自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