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涉足光伏的漢能,用5年時間締造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光伏帝國,是“反周期投資”的勇敢抄底,還是又一場光伏投資的激情冒進?
6月的山東省禹城一片豐收的景象,這里的土地平整而肥沃,是國家重要的小麥商品糧生產基地。在禹城市西北方向的房寺鎮紅星村,有一塊超過200公頃的撂荒土地,雜草叢生。
當地居民告訴記者,這是為光伏電站項目預留的土地。
正在旁邊地里干活的村民說,這塊地涉及10多個村,過去此處密布麥田和魚池,現在已經空了3年多時間,年年都聽說電站要開工,卻沒見動靜。雖然政府每畝地給村民600斤麥子的補貼,但是如果種上莊稼,一年收兩季,一畝地年收入也能有兩三千元。
這座光伏電站由全國最大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漢能控股集團投資。該電站在2012年年底獲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裝機容量為40MW。而此前的2010年11月,禹城與漢能簽訂協議時,對外宣稱該項目裝機容量為500MW,因裝機規模巨大而名噪一時。
禹城項目
記者多次聯系漢能詢問光伏電站改變裝機容量的原因以及何時開工建設,但截至記者發稿時漢能仍沒有回復。
今年年初,山東省內數家媒體報道稱,該項目6月完成場內建設,9月底完成調試,年底可實現并網發電。
但記者6月11日在項目現場沒發現開工跡象,當地村民介紹,近期附近只新裝了一臺小型變壓器,還是供電部門安裝的。不過,漢能近期發布了項目總承包工程監理招標公告,這或許意味著荒蕪的土地將迎來新機。
房寺鎮光伏發電項目向東20公里,是漢能計劃投資120億元的禹城薄膜太陽能電池制造基地,該項目規劃分三期建設年產1GW薄膜太陽能電池制造基地,其中一期投資32億元,年產250MW。2011年2月10日制造基地開工建設,10個月后第一批電池下線,被標榜為“禹城速度”。產品下線當天,禹城市負責人在冒著熱氣的第一塊薄膜電池板上簽名留念。在禹城市方面的努力下,薄膜太陽能電池制造基地被列為德州市“十二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也是山東省引進的最大規模單體科技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