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太陽能在大起大落的光伏行業里面雖然“不顯山不露水”,但始終低調地保持穩健且讓同行羨慕的發展速度。 8月27日,興業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業太陽能”)發布2015年中期業績,其中太陽能EPC業務上升32.4%至人民幣10.34億元,純利增加7.7%至人民幣2.23億元。 這一業績在所有光伏上市企業中當屬佼佼者。
興業太陽能在大起大落的光伏行業里面雖然“不顯山不露水”,但始終低調地保持穩健且讓同行羨慕的發展速度。
8月27日,興業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業太陽能”)發布2015年中期業績,其中太陽能EPC業務上升32.4%至人民幣10.34億元,純利增加7.7%至人民幣2.23億元。
這一業績在所有光伏上市企業中當屬佼佼者。對此,興業太陽能董事局主席劉紅維對記者解釋:“在行業資金還在密集投入光伏制造業的2008年,我們就開始密切關注并開拓光伏應用市場, 7年下來我們培養了很多人才,積累了很多經驗,這是我們能夠持續高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2009年,原本做傳統幕墻的興業太陽能以光電建筑和光伏應用概念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募集資金凈額2800萬港幣,被稱為“IPO融資最少的公司”。但兩個月后由于財政部與住建部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的實施意見》,股價飆升,成為當年香港聯交所的新股股王。
隨著光伏應用市場的逐步打開和擴大,興業太陽能在大起大落的光伏行業里面雖然“不顯山不露水”,但始終低調地保持穩健且讓同行羨慕的發展速度,并成長為光伏建筑一體化領域的標志性公司。
劉紅維透露,在優化光伏建筑一體化業務的同時,興業太陽能也在涉足大型地面電站的EPC和投資開發業務。“從市場布局來看,地面電站的開發業務已經從西部轉向中東部經濟發達地區。”
地面電站EPC收入約占光伏EPC業務整體收入的80%
記者:根據興業太陽能2014年的財報,以光伏工程系統集成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業務板塊在總收入中占比達到 61.9%,已連續兩年超過 60%,可再生能源已穩固地成為集團支柱業務。那么,具體而言,分布式光伏電站與地面電站各占多少比例?
劉紅維:我們的光伏業務收入主要來自于EPC項目。2014年以前,公司的光伏業務以分布式EPC項目為主,覆蓋國內大部分省份,尤其是在國家的“金太陽示范工程”,公司承建的項目份額應該超過10%。我們所說的分布式光伏項目包括光伏建筑一體化和屋頂電站。2014年由于分布式光伏市場發展緩慢,我們開始介入地面電站EPC領域,全年地面電站EPC收入約占光伏EPC業務整體收入的80%。
記者:在分布式光伏項目和地面電站EPC業務領域,興業太陽能未來以哪個為主?除了EPC,你們在光伏電站投資開發領域有哪些考慮?
劉紅維:這兩類業務我們都會兼顧,在戰略上堅持“兩條腿走路”。
在我們20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們一直專注于熟悉的建筑市場,結合自身優勢和市場需求來拓展新業務。興業太陽能1995年起步于建筑幕墻業務,2004年依托建筑幕墻業務的基礎開始轉型到光伏應用領域。緊跟著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光伏支持政策,我們先后在分布式光伏電站、地面電站EPC領域有所建樹。目前,分布式和地面電站EPC是公司光伏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
EPC業務屬于輕資產業務,我們也在探索太陽能電站的投資開發這類“重資產”業務。 我們在完成300余項光伏EPC工程的基礎上,積累了豐富的技術資源和工程經驗,從2013年開始大規模投資建設光伏電站,目前在新疆、甘肅、湖南、廣東已有190MW電站項目(包括分布式電站和地面電站)并網運營。
此外,我們2010年在珠海東澳島投資開發了“海島兆瓦級多能互補智能微網”,系統由太陽能電站、風能電站、蓄電儲能以及柴油發電和輸配電系統組成,將分散的電能通過智能微電網系統收集儲存,再智能調度給不同的用戶。這是我國的首個海島兆瓦級智能微電網系統。
作者:王爾德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