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冷卻多年的光伏行業再度火熱起來,今年以來政府密集出臺支持政策,企業也不斷擴張布局。今天,晶澳太陽能宣布在北京成立總部公司,稱希望更加接近消費者和政策制定者,并宣稱接下來將專注于光伏產業,同時也將關注新能源其他領域。 中國的光伏產業經歷了從前期的異常火爆到產能過剩熱情消減的過程,而近期光伏產業
已經冷卻多年的光伏行業再度火熱起來,今年以來政府密集出臺支持政策,企業也不斷擴張布局。今天,晶澳太陽能宣布在北京成立總部公司,稱希望更加接近消費者和政策制定者,并宣稱接下來將專注于光伏產業,同時也將關注新能源其他領域。
中國的光伏產業經歷了從前期的異常火爆到產能過剩熱情消減的過程,而近期光伏產業又出現再度回暖的跡象,很多光伏制造企業都開始擴張在國內市場的布局。
晶澳太陽能管理人員今天表示,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在過去幾十年波動很大,如今開始進入一個成熟的階段,具體表現在:該產業已經能實現一定的利潤,比如15%的毛利率;全球市場對光伏發電都產生實質性的需求;另一方面,光伏產業過去幾年已經大大降低了成本,目前已經不需要政府補貼的條件下接近“平價上網”。
今年以來政府頻頻出臺利好政策,1月8日發改委等八部門發布了《能效“領跑者”制度實施方案》;1月12日工信部發布《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15年本)征求意見稿》;隨后國家能源局又悄然下發《關于發揮市場作用促進光伏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意見(征求意見稿)》。
行業轉暖的另一個根據則是專業人士和機構對光伏前景的一致看好。《科學美國人》早前的一篇論文和美國能源局的預測,至2040年后,全球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量可超過13000GW,而截至2014年底全球光伏累計裝機僅180GW,也就是還有75倍的增長空間。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制造企業尚處在價值鏈最低端的加工環節,光伏產業也仍處在同質化價格戰無序競爭階段。而國家能源局的“領跑者”計劃正是針對此種情況而提出,該計劃為光伏技術產品的轉化效率設定了比較高的指標。
事實上,一些企業在過去產能過剩、市場需求變化的情況下也開始調整自身的產品布局。晶澳方面表示,公司在過去三年中已經從電池供應商轉型為組件供應商,2014年組件出貨超過2.4GW,在全球居第五位,占總出貨80%,“這種轉型部分是過去幾年市場需求變化下被動進行的,同時也是公司主動調整的行為”,晶澳管理層向網易財經表示。
作者:方海平 來源:網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