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通威股份重組之路不言敗:修訂增發方案全力打造養殖與光伏
攝影 李里
通威股份(600438)資產重組之路走得并不順利,但將新能源資產納入上市公司之心并未改變。公司重組方案被中國證監會否決后僅僅過了一個月時間,11月24日,公司又發布了修訂后的《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欲繼續推進資產重組。如能如愿以償,公司將成為一家農業與新能源兩大產業并舉的上市公司。
再次定增加碼光伏產業
在10月定增投資光伏發電產業被否之后,通威股份再次修訂方案。24日的公告顯示,公司擬向通威集團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通威新能源100%股權,向通威集團、巨星集團等17名非自然人及唐光躍等29名自然人發行股份購買其合計持有的永祥股份102928萬股,占比99.9999%,此次股份增發價格仍然為8.84元/股。
為提高重組效率,增強重組后上市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公司計劃在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同時,擬向不超過10名符合條件的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20億元,募資價格為9.12元/股,按此價格及本次募資額計算,需要發行21929.82萬股股票作為對價。募資將用于5個“漁光一體”光伏發電項目及補充上市公司流動資金。
記者了解到,通威股份的大股東通威集團光伏產業優勢突出。目前通威集團已經掌握三大核心環節——多晶硅、電池片和電站,并在光伏領域優勢突出:首先,多晶硅環節。永祥股份目前多晶硅產能1.5萬噸,位居國內第三名,完全成本控制在7萬元/噸以內,未來將實現3—5萬噸的多晶硅產能。第二,電池片環節。通威太陽能 (合肥)預計五年之內注入上市公司,目前產能達到2GW,規模已做到大陸第一,毛利率水平達到14%—16%,高出行業平均水平一倍以上,未來電池片產能規模將達到10—15GW。第三,在電站環節上。目前位于如東的漁光一體示范項目正在施工,預計11月并網發電,天津、南昌的光伏電站籌備開工。計劃3年內實現1G—2G產能,預計2017年電站產出會加量,并開始大幅貢獻利潤。
承諾業績累計實現63000萬
事實上,中小投資者最為關心的還是公司經過資產重組后的業績變化方向,對此,通威集團、巨星集團向公司承諾:永祥股份2015年度實現的凈利潤不低于9000萬元,2015年度與2016年度累計實現的凈利潤不低于31000萬元,2015年度、2016年度和2017年度累計實現的凈利潤不低于63000萬元。
根據上述承諾,2015年每股收益預計為0.4105元/股,高于2014年公司每股收益0.4030元/股。有市場人士表示,盡管每股收益增加不到1分錢,但如果真能兌現上述業績承諾也還不錯,而最讓中小投資者擔心的還是當年每股收益攤薄風險。
公司表示,將利用上市公司累積的水面資源、農戶資源等發展“漁光一體”、“農戶屋頂電站”等光伏電站業務。具體來說,一方面,在豐富的養殖水面上架設光伏組件進行發電,形成"上可光伏發電,下可蓄水養魚"的創新發展模式,將使水面的畝利潤比單純水產養殖顯著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農戶屋頂發電既可以為農戶帶來額外收入,又可以實現節能降耗、綠色環保的目的,將獲得政府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前些年,光伏行業由于受國際市場的沖擊,發展步伐緩慢,但隨著國內市場對光伏產品需求量的增加,使整個光伏行業開始了復蘇,”四川省新能源產業促進會會長劉錦超說,當然,光伏產業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不可能出現“爆發式”增長,但長遠來看,作為新能源重要組成部分的光伏項目值得期待。
發電成本高于水電是老問題“本次方案未做重大調整,能否取得相關核準,以及最終取得時間存在不確定性。”公司方面也坦言,即使此次公司資產重組能夠如愿以償,但也并非從此萬事大吉,還存在相關風險。
從政策風險來看,由于現階段光伏發電的成本仍然高于水電等常規發電,光伏發電項目的收益還是依賴于光伏電站建成后首次并網發電時國家對光伏上網電價的補貼政策。但如果相關政策在未來出現重大變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標的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盈利能力。
從行業風險來看,歐美等國出于保護本國光伏產業的目的,對我國光伏企業提起“雙反”調查,并對我國出口的光伏產品征收較高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同時,隨著前些年我國對光伏產業鏈上游投資規模的擴張,庫存難以在短期內消化,部分光伏企業陷入經營困境,如公司無法針對行業供求狀況變化適時調整經營策略,可能給業績帶來不利影響。
從光伏發電棄光限電現象來看,公司本次募集配套資金投資建設的光伏電站均未配備儲能設備,所發電能需并入電網,如因并網消納瓶頸導致棄光限電,將影響項目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