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產業在2012、2013年可說死傷遍地,一年中收攤的公司多到數不清,不過這情況到2014年已經開始緩和,2015年的陣亡名單也再度縮短,似乎這場“大逃殺”已經接近尾聲,產業秩序趨于成熟。以下就是2015年太陽能產業死傷名單。
恩西斯(Enecsys):這家由英國劍橋大學誕生的微型逆變器新創事業,在臺灣也有分公司,2009年時恩西斯A輪募資850萬英鎊,2011年時B輪募資1,100萬英鎊,當時成為相當受人矚目的歐洲潔凈能源民間募資案;但3年后,在2015年初不支倒地,淪落到由相關當局清算拍賣的地步,2015年4月,加州與臺灣廠房與機器售得 11 萬美元,但部份產權屬于第三方,因此又償付了3萬美元給買家,2015年5月,公司的智能財產售得160萬美元,但公司本身仍乏人問津。
QBotix :這家經營雙軸定日設備廠商,盡管想以創新方式降低雙軸定日設備成本,打造軌道上的機器人來調整太陽能電池面板角度,如此可節省 20% 成本,但單軸定日設備原本就更為便宜,且構造單純,技術進步使成本下降速度更快,QBotix還是只能黯然關門。
Solar-Fabrik:德國太陽能廠商所剩無幾,這家晶矽模組廠也走上許多前輩的不歸路:破產。
Soitec:這家法國聚光式太陽能電池廠商在2014年就已經搖搖欲墜,2015年初還是不支倒地,宣布退出太陽能事業。
臺積電CIGS太陽能部門:雖然臺積電屢次打破CIGS轉換率紀錄,但是能規模量產才是重點,最終臺積電認為太陽能事業不具經濟效益,于2015 年8月底結束營運。
SkyFuel:拋物面鏡槽式聚光式太陽能系統在市場上競爭力越來越受限,美國 SkyFuel于2015年8月售予中國武漢的陽光凱迪新能源集團。
阿苯哥(Abengoa):這家西班牙拋物面鏡槽式聚光式太陽能大廠,在金援告吹后進入破產程序,只有4個月可跟貝萊德(BlackRock)等債權人協商,否則將進入完全債權人保護,最終很可能遭到清算。
2015 年的陣亡名單雖然短多了,但其上有臺積電、阿苯哥,還是讓人不勝唏噓,而瀕死觀察名單還有2家,太陽能電池制造商 Spire Corp于10月底向證管單位回報因為資金不足,停止所有非必要的營運活動,可能必須出售公司或部份資產;太陽能整合系統商 Andalay Solar則在上市市場淪落到每股只值 0.0011 美元,可說趨近于零,還能撐多久不無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