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煙臺市歷史最悠久的地產開發商——煙臺中翔置業集團的辦公樓是一棟已頗有些年頭的五層樓房。近些日子,這棟舊樓煥發了新的“生機”,吸引了眾多關注的目光。
文圖/聶曉尉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2016年1期
原標題:煙臺中翔屋頂光伏電站:一個獨具匠心的建筑一體化光伏系統
作為煙臺市歷史最悠久的地產開發商——煙臺中翔置業集團的辦公樓是一棟已頗有些年頭的五層樓房。近些日子,這棟舊樓煥發了新的“生機”,吸引了眾多關注的目光。
新的“生機”,是因為光伏。更嚴格的說,是因為這棟舊樓的屋頂最近安裝了一套一體化的屋頂光伏系統。
整個系統的安裝設計獨具匠心,不僅完美的利用屋頂建成了光伏電站,還將屋頂改造成了數間寬敞漂亮的儲藏室,是一種真正的與建筑物有機結合成一個整體的建筑一體化光伏應用系統。
由此,這棟老樓不僅可以享受著源源不斷的綠色的清潔能源電力,并吸引來絡繹不絕的觀“光”者。

安裝光伏系統前的屋頂,正在準備施工

屋頂電站建成后的遠景
這座2015年夏天開始施工建設的屋頂光伏電站,所在樓頂東西長46.5m,南北寬13.5m,為平改坡設計,北坡使用陽光板,南坡使用光伏組件,項目總裝機容量41.6kWp。電站建成后,增加了屋頂建筑使用面積627.75m
2。
電站總投資31.2萬元,年發電量約4.5萬度。
目前,該辦公樓白天用電電價均價1元/度,國家財政補貼0.42元/度,山東省地方財政補貼0.05元/度,合計該項目度電收益為1.47元/度,預計4.7年收回投資。

建成后的屋頂光伏電站(左側為預留的觀光、檢測通道)
“平改坡”是指在建筑結構許可的條件下,將多層建筑平屋面改建成坡屋頂,達到改善住宅性能和建筑物外觀視覺效果的房屋修繕行為。平改坡可以改善老式頂層房屋的保溫隔熱和防水功能。將光伏和平改坡結合起來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廣闊的社會推廣價值。屋頂進行平改坡后,增加了建筑面積,這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顯得尤為重要。投資者不僅得到光伏發電的收益,而且得到了每平方米近萬元的建筑面積。
同時該屋架采用了高強度薄壁型輕鋼結構,該結構重量輕,不僅降低了屋頂的永久荷載、增強了結構強度,而且施工簡單,造價低廉,在光伏電站中應用廣泛。

與建筑之間近乎完美的一體化銜接
該項目由國內知名光伏老專家余國光領銜的煙臺鼎城新能源公司設計并施工,采用了余國光老先生發明的“高平整度一體化太陽能發電整體屋頂及安裝方法”專利技術、平改坡及高強度薄壁輕鋼結構建設。
這種技術非常適合平改坡建筑節能改造,它采用光伏組件作為屋面覆蓋材料,其連接構造和防水構造與屋架形成一體,使光伏組件具有混凝土屋面板、SBS防水層、屋面瓦3種建筑材料功能,不僅改善了建筑頂層的室內冷熱環境、提高了屋頂防水性能,而且增強了建筑的美觀性、節省了建筑的電耗。更特別的是,這一全新光伏系統安裝方式,全程不用一滴膠,就整體替代了原有建筑屋面。

憑“空”增加出來的空間,你看用來干點兒什么好呢
據余國光老先生介紹,該“高平整度一體化太陽能發電整體屋頂及安裝方法”專利技術已經先后在多家房地產項目上推廣應用,實踐證明成熟可行,頗受開發商和業主歡迎。
自國內光伏應用市場開啟以來,分布式光伏的推廣一直舉步維艱,除了政策、市場環境等不夠完善外,光伏系統與建筑不能實現有機的結合,因此不被建筑誠心的接納,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之一。
光伏發電無論是成為補充能源甚至是替代能源,均面臨著漫漫長路。而分布式光伏的有效推廣,則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環。
中翔置業集團屋頂光伏電站發電量用于其辦公樓日常用電,用電時段基本與光伏發電時間重合,光伏出力情況符合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要求,且辦公樓日常用電負荷高于光伏電站所發的電量,因此光伏電站所發電量完全能夠被辦公樓自行消納,無需上網,減少了城市用電負荷且不增加電網負擔。
與此同時,其所采用的鼎城新能源的“高平整度一體化太陽能發電整體屋頂及安裝方法”技術,在與建筑一體化以及屋頂平改坡改造方面,都實現了完美的結合,無疑是對分布式光伏應用的內涵的完美詮釋。這一模式,在經濟相對發達的中東部地區,無論是新建建筑還是舊有建筑改造方面,顯然均具有極大的推廣價值。
作者:聶曉尉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