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浮沉沉了十數年的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時至今日終于迎來爆發期。而尋找產業投資機遇的民營資本,也似乎找到了投資風口!
原標題:20億打造“林農光互補”電站樣本
來源:中國能源報
作者:牟思南 張小媚
浮浮沉沉了十數年的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時至今日終于迎來爆發期。而尋找產業投資機遇的民營資本,也似乎找到了投資風口!
占地面積6300畝、總投資20億元的正泰江山200兆瓦林農光互補地面電站,今年11月迎來正式并網發電一周年。這個由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運營的國內最大林農光互補地面電站累計發電量達1.83億度,按照1.1元/度全額上網電價計算,一年之內,正泰回收了2億元的成本。
“整個項目未來25年總發電量約為49億度,可望創稅收8億元,同時還可節約標準煤16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53萬噸、節約用水912萬噸,具有顯著的節能減排效應,更為正泰在其他地區實施類似項目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本。新能源的需求是跨地域的、全球性的,目前正泰光伏產業鏈已延伸至海內外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我們不僅要做實現長期盈利的光伏項目,更要為實現國家節能減排、經濟轉型、精準扶貧、創造就業盡到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正泰新能源總裁陸川表示。
“江山電站”背后的大愿景
與國內其他民營企業建設單一光伏發電站,或者只是為海外光伏企業提供多晶硅面板不同,光伏應用不過是正泰江山項目的一方面,項目最大的特點是開創了光伏發電和中草藥種植相結合的新型開發建設模式,實現了“板上發電,板下農業”農光互補的特殊效應。
“板上光伏面板發電,板下種植鐵皮石斛、白芨、芍藥等各類中草藥,三四年后進入成熟期,江山項目就可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中草藥基地。”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崇衛稱,正泰之所以耗資20億元打造這個項目,是希望實現“清潔能源發電+現代農業+生態旅游”三位一體的宏大愿景。
“囯家增能源,政府增稅收,農民增收入,企業增效益,環境增生態,這是一種多方共贏的發展模式。”在談及電站帶來的效應時,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東部事業部區域總經理徐素祥說,并網一年來,除了為當地政府創造4200萬的稅收,為所在村集體繳納300萬的土地租金之外,正泰還向當地農戶臨時勞力支付了397萬工資。因電站毗鄰浙江衢州江郎山景區,已被整體納入景區觀光旅游線路,同時與教育部門、高等院校等合作,將項目建成綠色能源的科普基地。”
記者在浙江江山市特色小鎮規劃中了解到,該市將依托正泰光伏項目,形成以光伏發電為主脈,以產業創新、創意、創變為手段,以光伏產業應用環節拓展培訓為目標,以光伏發電、光伏應用設備制造、光伏產品研究為主導功能,兼具特色旅游業與特色農業的大型光伏環保產業的光谷小鎮,據此樹立“光谷小鎮、智造未來”的區域品牌形象。與此同時,圍繞光谷小鎮,未來將在當地推出5大系列旅游項目,真正將“農光互補、特色旅游”發揮到極致。
作者:牟思南 張小媚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