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君是孤獨的冒險家,一場豪賭,全押薄膜太陽能發電。迄今為止,漢能仍未復牌。
李河君是孤獨的冒險家,一場豪賭,全押薄膜太陽能發電。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
本應是良辰美景,奈何現實中的我們卻是被霧霾困擾,兩會期間,霧霾的治理工作成為了百姓關注的重點,重工業造成的污染首當其沖,因勢利導,化堵為疏,新能源成為了解決難題的一個出口。
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在新能源領域具有一定的發言權,作為政協委員的李河君也在今年兩會上就新能源提出相關提案。如“關于鼓勵清潔能源生產消費,促進霧霾治理和環境保護的建議”、“碳市場應統籌考慮配額發放”、“搶占全球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制高點”等。
all in 薄膜太陽能發電
1967年,李河君出生于廣東省河源的一個農民家庭,后就讀于北京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
具有冒險精神的父親給李河君很大的影響,很大一方面來講,李河君是一個孤獨的冒險家。
畢業之后的李河君沒有像父親期待的那樣走上仕途。
1991年,李河君創立了漢能控股集團,到1994年李河君手里有了七八千萬元的原始資本,不需要再為生計發愁的李河君開始轉頭了,進入能源行業成為李河君生命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1994年,正處于水電行業的黃金時期,李河君在水電行業的第一筆金來自河源東江山的一座小水電站。
到2002年的時候,李河君看好了云南省規劃建造的八座百萬級千瓦的水電站,并一舉拿下六座,一時風光無二。
時代在變,能源的發展腳步也未停歇。
隨著光伏發電成本的降低,光伏行業逐漸被人看好,李河君開始布局光伏產業。
此時的光伏產業可謂兩極分化,晶硅和薄膜比例基本上是九比一,偏偏李河君看中的薄膜太陽能發電的巨大潛力,開始投資、建廠,布局產業鏈條。
但是,關于晶硅和薄膜的優劣歷來為人爭議。相較于晶硅,薄膜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更高,但光電轉化率并不理想,占地面積大,要想發展,便需要強大的資本和技術支持。
“生存的奧秘在于技術永遠領先”,李河君如是說。
進入光伏行業,選擇更具挑戰性的薄膜太陽能發電,對李河君來說是場危機四伏卻又華麗的冒險,結果是喜是悲還未可知。
作者: 來源:野馬財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