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陽能發電廠作為資產的運營平臺YieldCo是取得滾動資金的方法之一,但在臺灣則仍受限于法規而無法上市柜。臺灣方面表示將研擬新增上市柜審查項目,最快2018年就能接受此類業者掛牌交易! ieldCo模式系將太陽能、風力發電廠等設備視為能創造穩定收益的資產,將其上市柜掛牌交易后可取得融資資金,用于開發或收購更多發電資產;而這類資
以太陽能發電廠作為資產的運營平臺YieldCo是取得滾動資金的方法之一,但在臺灣則仍受限于法規而無法上市柜。臺灣方面表示將研擬新增上市柜審查項目,最快2018年就能接受此類業者掛牌交易。
YieldCo模式系將太陽能、風力發電廠等設備視為能創造穩定收益的資產,將其上市柜掛牌交易后可取得融資資金,用于開發或收購更多發電資產;而這類資產的資金來源主要是發電廠的售電收益。國際上最知名的YieldCo是美商SunEdison,然SunEdison因擴張過速、財務槓桿過大而于2016年宣布破產,使YieldCo此一模式的可行性一度引人懷疑。但在其他YieldCo公司如NRG Yield、8point3 Energy Partners等穩健經營并逐步開始獲利的示范下,此一方式仍是電站業者取得流動資金的一大選項。
臺灣20GW目標在前,IPP、YieldCo雨后春筍
蔡英文與其執政團隊喊出2025年太陽能20GW的目標,在臺灣連續催生了數家電站公司(IPP)與打算采取YieldCo模式經營的發電運營商。
除新日光旗下的老牌子永旺能源之外,新日光、中美晶已經在2016年先后宣布與國泰人壽合資成立電站公司,前者為“新日泰”,后者為“泰旭”。此外,中美晶旗下自己還擁有另一間太陽能電站公司旭鑫能源。
升陽光電旗下子公司中陽光電近日取得桃竹地區等六處埤塘共計18.75MW水上漂浮型太陽能系統開發權,是中陽光電跨入較大規模案廠開發的里程碑。在這之前,中陽光電在臺灣也有中、小型案廠的開發經驗。
其他如云豹科技、天泰能源等臺灣本地公司,也都各自有太陽能發電案廠的開發、經營、持有等事業;其中云豹曾明確表示將自己定位為YieldCo公司。而電池產能在臺屬前三大的茂迪也終于在本月宣布將跨入太陽能電站市場,惟相關細節仍未公布。
法規限制較嚴苛,政府擬松綁
茂迪董事長兼執行長張秉衡曾表示,YieldCo事業模式最大的門檻在于初期投資金額大,而投資回收期間長,上市柜交易的吸引力與發展力其實不如生技股。不過國際上已有相關先例,例如中國廠商阿特斯一直有傳言指出將在歐美股掛牌進行YieldCo運營,而新日光旗下的聚能新能源持有約200MW全球資產并已成功募集到5,000萬美元,預計明、后年會在香港掛牌上市。
YieldCo掛牌上市柜交易顯然是一趨勢,對業者而言也是取得資金、共享發電收益的方法。但臺灣目前的科技類股并無此類審查項目,業者發展受到一定限制。
為此,經濟部能源局長林全能于14日透露,當局已協調工業局在科技類股上市柜審查項目中增添YieldCo此一項目,最快四月將完成相關審查辦法、2018年就能有第一家公司依此類項目掛牌交易。
林全能指出,在臺上市的YieldCo公司將要求持有一定比例的在臺發電資產,已鼓勵業者在臺灣建置太陽能發電系統。但考慮到太陽能電站建置所需的融資取得不易、盈余回收時間較長,因此相關法規擬將送件時的公司盈余表現視為補充資料,而非審核重點。
在臺灣,每投資100MW的太陽能發電廠,就需要約新臺幣50億元的資金。若以每年建置600~700MW的規模來看,每年所需資金高達新臺幣1.7兆元。放寬YieldCo上市條件將有助業者籌措資金,提供銀行融資之外的選擇。
作者: 來源:EnergyTrend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