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分布式戶用發電業務的強勁增長,使得國內光伏業的“明星企業”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00566.HK,下稱漢能薄膜)成功扭虧為盈,也可能使這家停牌近兩年的“問題企業”距離復牌更近了一步。
3月30日晚間,漢能薄膜發布了2016年度財報,去年錄得收入44.83億港元,同比增長59%;毛利增至25.98億港元,同比上升約89%。相比于2015年的百億巨虧,漢能薄膜去年年度溢利為2.52億港元,成功扭虧為盈。
財報指出,業績的明顯改善主要有賴于上游裝備制造及下游戶用發電兩大主營業務板塊的強勁增長。
去年,漢能薄膜上游制造業務的產線交付業務收入升至29.96億港元,同比增長約55%。其中,該公司向山東新華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山東新華聯)交付了兩條生產線,第一條產線收入為1.37億港元,第二條產線收入為19.55億港元,合計為20.92億港元。
山東新華聯成立于2015年,是新華聯集團旗下一家從事建筑一體化薄膜太陽能幕墻生產的公司。
去年,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發展提速。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16年新增裝機4.24GW,同比增長200%,市場份額占比達到12%,累計裝機達10.32GW。隨著光伏扶貧電站的建設以及可能的電價調整政策利好分布式,預計2017年分布式光伏裝機量有望超過6GW,占比超過20%。
去年,漢能薄膜專注于家用太陽能發電系統和小型工商業分布式項目,售出約三萬套戶用光伏系統,收入由2015年的2.81億港元升至12.35億港元,同比增長340%。
漢能薄膜表示,戶用發電業務銷售收入的增長離不開其所采取的“經銷商渠道體系”。通過兩年多時間的發展,該公司累計經銷商數量超過1200多家,基本完成了對全國市縣級市場的覆蓋,并計劃于2017年覆蓋超過90%市區縣的2000家專營經銷商。
2018年后,預計分布式電站在國家相關政策規劃引導下,占比將會持續并快速增大。漢能薄膜在財報中指出,分布式發電是該公司率先布局的市場及業務發展重點,也是尤為適合薄膜電池產品的應用領域,未來幾年將爭取分布式發電市場的更大份額。
自2015年5月至今,漢能薄膜停牌已近兩年。今年1月,香港證監會公布消息稱,漢能薄膜申請復牌必須滿足兩項要求。其一,漢能薄膜必須出具一份詳細財務報表;其二,李河君在香港的商業管理活動受到限制。
此前業內普遍認為,漢能薄膜與母公司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漢能控股)的關聯交易是港監會介入調查的重要原因之一。2011-2014年,該公司凈利潤分別為7.2億港元、13.2億港元、20.2億港元、33.1億港元,一路呈直線飆升態勢,關聯交易始終居高不下。
英國《金融時報》曾報道稱,自2010年以來,漢能薄膜幾乎全部148億元營收都來自向母公司銷售設備;漢能薄膜2013年年報顯示,這些合同中只有35%已經結算,剩余的都被列為應收賬款。
2015年,漢能薄膜開始大幅削減關聯交易,關聯交易同比減少96%,同期錄得凈虧損122.33億港元,成為漢能薄膜自2011年上市以來的首次年度虧損。
港監會于今年1月尋求法院命令,要求漢能薄膜前主席李河君促使漢能控股在下達命令兩年之內,支付尚欠漢能薄膜及附屬公司的剩余應收賬款;及簽署一份擔保合同,保證支付上述之應收賬款。
不菲的應收款項為漢能薄膜2016年的業績帶來了可觀的進賬。根據年報,截至2016年12月31日,漢能薄膜對漢能控股其聯屬公司的應收合同工程總額約為7.46億港元,貿易應收帳約為39.14億港元,其中約25.2億港元為逾期應收帳。2017年3月,漢能控股及其附屬公司對漢能薄膜償還了16.92億港元;1-3月,山東新華聯償還7.35億港元,兩筆款項合計24.27億港元。
針對于港監會提出的第一個復牌必要條件,漢能薄膜的年報顯示,目前正在準備披露文件,包括已委聘財務顧問對本集團進行盡職調查,以及委聘核數師對本公司之綜合財務報表進行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