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5日,陽光電源(SZ.300274)在安徽淮南投資的浮體工廠正式投產,將生產用于水面漂浮電站的各類浮體。
文/吳軍杰
2017年4月15日,陽光電源(SZ.300274)在安徽淮南投資的浮體工廠正式投產,將生產用于水面漂浮電站的各類浮體。
陽光電源表示,其在業內率先提出的“大型水面光伏電站智慧解決方案”理念,針對水面漂浮電站所需要的光伏專用浮體,從材料配方、浮體結構、漂浮大方陣、漂浮逆變升壓設備、多點系泊錨固系統、水上電氣方案等方面進行技術攻關并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利用這種浮體材料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水面漂浮光伏電站。
“陽光電源會進一步探索、豐富新能源應用模式,通過不斷為客戶提供卓越的產品和服務,持續推動水面光伏乃至整個產業的升級發展。”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在投產儀式上表示。
兩淮水面電站市場巨大
作為全國重點煤炭基地,安徽淮南、淮北地區在為國民經濟做出重大貢獻的同時,也付出了生態惡化的慘痛代價,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2015年11月,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在合肥組織召開會議,正式提出利用兩淮采煤沉陷區水面建設光伏發電的規劃。該規劃獲得了國家能源局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并認為利用采煤沉陷區建設水面光伏發電有利于采煤沉陷區的生態綜合治理和傳統產業轉型,對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轉型升級具有積極的引領作用。
資料顯示,兩淮煤炭礦區15000km2,涉及淮南、淮北、宿州、阜陽、亳州、蚌埠等市。截止2014年,兩淮礦區的塌陷區面積超過400km2,預計到2020年將超過1000km2。由于地處江南雨水豐沛地區,目前多數塌陷區積水成湖,加上這些水域水質礦化嚴重,已幾無利用價值。
但這恰恰符合光伏電站建設用地的需求。
專家認為,利用采煤沉陷區廢棄的水面資源建設大型水面光伏電站,可以充分利用礦區原有的電網資源,還能提高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效益,有效解決礦區粉煤灰等二次污染問題。
而進一步的資料顯示,在兩淮采煤沉陷區約38萬畝水面中,平均水深約為6米,部分地區水深超過10米,從水面電站建設技術路徑來說,更適合水面漂浮電站。
“采用水上漂浮式光伏系統,一是減少了對土地的占用,二是水面的降溫效應可以提高系統的發電量,非常值得推廣。”上述專家表示。
據《兩淮采煤沉陷區水面光伏發電規劃》,兩淮煤礦沉陷區水面光伏發電基地涉及宿州、淮北、亳州、淮南、阜陽5市共80200畝水面和33457畝陸地沉陷區,規劃在2016年—2018年建設裝機容量為320萬千瓦的光伏電站。
在2016年6月3日國家能源局下達的2016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中,兩淮采煤沉陷區光伏領跑技術基地獲得100萬千瓦的建設指標,這預示著規劃總裝機容量達3.2GW的兩淮采煤沉陷區光伏領跑者基地正式開始建設。
作者:吳軍杰 來源:太陽能發電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