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及武漢帝爾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浦東香格里拉大酒店,聯合發布 “單晶低衰減方案”。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光伏研究中心、國際產業合作部總監Prof.Chee Mun Chong與武漢帝爾激光科
4月20日,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及武漢帝爾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浦東香格里拉大酒店,聯合發布 “單晶低衰減方案”。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光伏研究中心、國際產業合作部總監Prof.Chee Mun Chong與武漢帝爾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剛博士分別在聯合發布會上致辭。他們指出,一直以來,影響組件發電差異的關鍵因素就是功率衰減指標。盡管首年衰減與多晶組件相似的單晶組件在長期發電量方面具備優勢,但初始光衰(LID)現象使單晶組件的發電性能并沒有達到極致。作為單晶光伏行業領先者的隆基樂葉意識到解決光衰的必要性與迫切性。而現在,由三方合作研發的晶硅太陽能電池LIR(光致再生)技術,已經完全解決了此項問題。
隆基樂葉產品營銷總監王夢松先生代表公司向行業及外界進行了單晶低衰減解決方案的宣貫。
王夢松總監提到,B(硼)和O(氧)同時存在時,才會引起光衰,O(氧)濃度高則光衰明顯;由新南威爾士大學與隆基樂葉合作進行技術研究和產業化開發,武漢帝爾激光提供應用與設備支持的LIR技術已經完美解決光衰問題。另外,在加熱光照條件下,單晶組件效率短時間內會先下降后上升,而LIR技術正是用高光強高溫加速此過程短時間內修復單晶硅B-O(硼氧復合體)引起的光衰,且后續光照穩定不再有B-O衰減,解決了B-O引起的晶硅組件衰減問題。采用LIR技術的隆基樂葉Hi-MO 1產品已經達到首年衰減低于2%,此后每年僅0.55%功率衰減,25年后組件功率仍能達到84.8%。經過多年的產業化試驗,LIR低衰減技術已得到各類環境和檢測機構的認可,此項技術通過對于衰減的控制,幫助光伏電站在系統端累計提高1%左右的發電收益,對于投資收益率影響十分顯著。
單晶的高轉換效率、高可靠優勢早已得到各方認可,此次隆基樂葉聯合新南威爾士大學、武漢帝爾激光進行全球發布的LIR技術,徹底解決了單晶初始衰減的問題,使單晶組件系統能力更高、度電成本更低。隨著單晶低衰減解決方案的推廣,高效單晶系統度電成本競爭力將得到提高。
作者: 來源:太陽能發電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