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業績提升很快,但薄膜太陽能技術競爭力偏弱的問題仍待解決,漢能薄膜發電的復牌前景也不容樂觀
漢能發力的戶用光伏市場仍處培育期
停牌兩年后,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出現了觸底回升的跡象。4月26日,漢能薄膜發電發布2016年報。2016年漢能薄膜發電收入約44.8億港元,同比增長59%;毛利約26億港元,同比增長89%;凈利潤扭虧為盈,2016年凈利約2.5億港元。
“這是變革重生的一年。”漢能薄膜發電董事會主席袁亞彬在主席報告中寫道。
但漢能薄膜發電業績持續增長仍面臨挑戰。其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仍然是如何克服薄膜太陽能技術相對晶硅太陽能技術經濟性上的劣勢。其次,漢能薄膜發電的復牌仍然存在不確定性。
業績增長能否持續
漢能薄膜發電2016年的收入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戶用光伏產品銷售快速增長,2016年共銷售3萬套戶用光伏系統,銷售收入由2015年的2.8億港元增長至約12.3億港元;二是薄膜太陽能產線收入同比增加,由2015年的約19.3億港元增長至約30億港元。這兩部分收入合計占2016年總收入的約94%。
漢能控股戶用光伏業務初始采用“直營+經銷商”的渠道模式。漢能控股2015年曾計劃發展500家專賣店和3000家經銷商。2016年放棄了發展專賣店的思路,全面轉向經銷商分銷模式。
覆蓋全國的經銷商體系是漢能戶用光伏快速增長的關鍵。漢能薄膜發電預計2017年將擁有2000家專營經銷商,覆蓋全國90%的縣級市場。
戶用光伏市場規模并不大。市場研究公司IHS Markit將10千瓦以下的光伏系統歸類為戶用光伏。IHS Markit統計2016年全國戶用光伏市場總裝機約在550MW(2016年全國新增并網光伏裝機34.2GW)),預計2017年有望達到1.1GW。
“戶用光伏市場還處于培育期。”IHS Markit分析師謝鋒告訴記者,目前還看不到爆發式增長的跡象。
中國工商業電價遠高于居民電價,這與戶用光伏大國德國的情況恰恰相反。這導致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下,戶用光伏對投資者的吸引力遠不如工商業分布式光伏。
戶用光伏另一種全額上網的模式,則面臨投資回報周期過長的情況,投資回收短則5年-6年,長則7年-8年。
目前,戶用光伏市場正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近年來,隨著地面光伏電站規劃規模的萎縮,主流的晶硅電池、組件商都在大舉進入戶用光伏市場。
“這對漢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漢能薄膜發電相關人士表示,如果用戶有了比較,薄膜電池在發電效率、成本的劣勢就會體現出來。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戶用光伏還在發展初期,處于“渠道為王”的狀態,但長遠來看,戶用光伏還是會回歸產品屬性,更優質、更具性價比,以及更佳售后服務的品牌將贏得市場。
漢能的薄膜太陽能電池設備制造業務長期依賴與母公司的關聯交易。漢能控股集團在各地興建薄膜太陽能生產基地,帶來了對漢能薄膜發電薄膜產線的大量需求。
2015年漢能薄膜發電股價暴跌并停牌后,漢能控股集團的融資空間縮小,漢能品牌也遭受打擊,在全國擴張產能基地的計劃已經基本停滯。
記者了解到,早在漢能薄膜發電停牌前,香港證監會就注意到了漢能薄膜發電與母公司之間的關聯要求,并要求漢能薄膜發電控制其中的風險。
2015年3月,漢能曾宣布與漢能薄膜與寶塔石化、內蒙古滿世集團以及新華聯簽訂了銷售合同及服務合同,向三家出售薄膜太陽能生產設備,并折價向三家定向增發。
漢能薄膜發電股價暴跌、停牌后,這三家均取消了股權認購計劃。寶塔石化、滿世集團還取消了薄膜電池產線的購買計劃。
滿世集團戰略發展部人士透露,滿世集團采購漢能薄膜產線的最重要的一個條件,是漢能承諾負責未來薄膜太陽能產品的市場銷售。
記者了解到,寶塔石化得到的承諾條件與之類似。漢能采用了激進的市場銷售策略:先期提供生產設備,由寶塔石化負責運營,生產出產品漢能負責銷售,寶塔石化銷售回款后,再分期支付漢能設備采購款。
知情人士透露,滿世集團、寶塔石化、新華聯的負責人與李河君都是朋友關系,“大家都是想幫一幫他”。
該人士稱,后來寶塔石化多次向漢能發函,要求了解未來采購的產線的安裝地址、產品的經濟性、市場方向等具體細節,漢能均未答復。于是寶塔石化取消了設備采購協議。
三家外部客戶中,僅有新華聯保留了設備采購協議。2016年漢能薄膜發電銷售薄膜產線所得的約30億港元收入中,其中的約21億元就來自新華聯采購協議的后續款項。
業內公認,由于薄膜太陽能技術相比晶硅的經濟性、轉化率的劣勢,漢能薄膜發電銷售薄膜產線開辟第三方客戶存在較大難度。
過去漢能薄膜發電業績迅猛增長依賴母公司薄膜太陽能電池產能的擴張。多家媒體曾公開報道,漢能在各地投資生產基地,采用“三三制”投資原則,即漢能、地方政府、銀行各出三分之一。
觀察人士認為,漢能這種商業模式得益于漢能薄膜發電市值不斷攀高,漢能集團借此提高了與地方政府的博弈能力。漢能薄膜發電停牌后,這種能力就大打折扣了。
一名漢能離職員工向記者分析,現在的情況下,開辟新的生產基地存在難度,但已有的基地升級換代有望獲得地方政府的繼續支持。這些基地采用的是已失去生命力的非晶硅薄膜技術,如果不繼續投入升級,地方政府、銀行投入的資金將面臨風險。
上述離職員工認為,漢能過去在非晶硅薄膜太陽能技術上的布局失敗了,但收獲了地方政府這個同盟,可以期望未來漢能已有基地均升級為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技術。
作者:沈小波 來源:財經十一人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