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晶澳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對外宣布,其生產的“超大晶粒準單晶鑄錠量產一號錠”下線,并通過了相關專家組的鑒定。晶澳太陽能表示,這種鑄錠的生產方法所得到的硅料可以生產出接近直拉單晶方法所得到單晶電池轉換效率,而成本可以降低大約60%。
晶澳太陽能對傳統的直拉單晶法和新推出的準單晶鑄錠法進行了對比:
——直拉單晶方法生產的單晶硅制造的太陽能電池最高轉換效率為18.5%,采用準單晶鑄錠生產的硅材料所制造的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為18.3%;
——直拉單晶硅每爐的投料約為100公斤,準單晶硅鑄錠爐的單次投料達到430公斤,投料量增加為前者的四倍;
——基于直拉單晶硅材料生產的電池片的衰減率為2%以上,基于準單晶鑄錠所生產的電池片衰減率降低至0.5%以下,并且性能更穩定;
——通過直拉法生產的單晶硅棒為圓柱形,制作太陽能電池片時需要將四周切掉,所有硅料利用率僅由50%左右,而準單晶鑄錠法生產的方形單晶硅錠為方形,所以硅料利用率可以提升至65%;
——工藝成本上,直拉單晶成本為160元人民幣/公斤,準單晶鑄錠的成本僅為60人民幣/公斤,因此可以影響整個生產鏈的生產成本降低10%左右。
作為晶澳太陽能的母公司,晶龍集團董事長靳保芳表示,“只有堅持科技創新,不斷地進行研發投入,才能搶占新興產業發展的制高點。”此次晶澳太陽能的創新是將單晶硅制造的產品轉換率高于多晶鑄錠投料量大、操作簡單及工藝成本低的特點結合起來。
該技術的研發始于2009年11月,晶龍集團投資3000萬人民幣作為研發經費,建立了由東海晶澳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新明博士為核心的研發團隊。晶龍集團通過晶澳太陽能所投資1.5億人民幣建設的試量產一期項目的12臺準單晶鑄錠爐已經投產,預計將實現65兆瓦的準單晶硅鑄錠,該公司預計年收入有望達到3億人民幣。此外,晶龍集團投資4億元的二期200兆瓦準單晶鑄錠項目正在建設中,計劃于2011年底達產,并將繼續增加32臺準單晶硅鑄錠爐,預計年收入將達到10億人民幣。
晶澳太陽能首席執行官方朋表示,“此項技術有助于降低太陽能發電成本,促進太陽能發電實現平價上網。”
晶龍集團子公司陽光設備公司的CZ-90A單晶爐獲得了包括尚德電力在內的多家中國光伏制造商的訂單,其負責的《太陽能級硅材料技術研發平臺項目》也于近期獲得了其所在的河北省相關機構的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