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縣厚田沙漠,金黃色的細沙上,不再是光禿禿的一片。一排排黑色的玻璃整齊地排列著。這不是普通的玻璃,而是由太陽能光伏電池組建的。昨日,記者在厚田沙漠太陽能光伏電站現場看到,各類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已搭建完成,施工人員正在進行最后的電纜鋪設工程。
“工程建設基本完成,月底這6000余塊‘玻璃’將把太陽光能轉換成電能,年產電量500萬度。”在施工現場,工程建設負責人張先生對記者說。
一期工程在本月底將可并網發電,二期工程在2012年建設完成,屆時年發電量將超1900萬度,年節約標準煤0.5萬噸。這將成為江西規模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具有巨大的生態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今年4月底開始并網發電
張先生告訴記者,厚田沙漠太陽能光伏電站本月底即可并網發電,進入新建縣流湖變電站,年產電量500萬度以上,可以滿足周邊2-3個鄉鎮的用電量。
不過,這只是厚田沙漠太陽能光伏電站建設的序曲。記者了解到,全部工程將在明年5月份完成,屆時平均每天可生產太陽能電力59047度,年均產電量達1967余萬度。“按25年的運營周期來算,這一個電站可發電4.9億度。”張先生給記者算了筆賬,可累計節約標準煤14.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0萬噸,將成為南昌發展低碳城市和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標志性工程。
光伏玻璃追著太陽轉
當天,記者在電站建設現場看到,所安裝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組件有正方形的,也有長方形的,有斜的,也有直面朝上的。
為何要這樣安裝呢?
張先生介紹說,電站里安裝的有薄膜、晶硅、雙軸、單軸、斜坡面和幕墻等六種太陽能電池組件,最大組合吸收太陽光能達到電能最佳的轉換功率。
張先生說,所安裝的太陽能發電組件,全都是南昌本地生產的,電站不僅具備發電功能,還將成為南昌光伏產業的直接展示基地。“這里也是太陽能發電組件最齊全的展示地。”張先生說,比如雙軸光伏太陽能發電系統,準備有職能跟蹤系統,能追蹤太陽移動軌跡,保持陽光直射發電組件表面,提高30%的光電轉換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