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光伏扶貧實踐中總結經驗不斷創新,開創出“隆基模式”,以“領跑者”的標準做好扶貧,以探索的觸角構建商業模式。如今貧困村頭頂著“國內領先的光伏電站”踏實耕作、樂享一方。
自2015年啟動光伏扶貧試點工作以來,我國先后安排790萬千瓦光伏扶貧項目,截至目前,幫扶約8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把“扶貧”工作當成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去做,光伏人身體力行。
兩年來,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隆基股份”)在光伏扶貧實踐中總結經驗不斷創新,開創出“隆基模式”,以“領跑者”的標準做好扶貧,以探索的觸角構建商業模式。如今貧困村頭頂著“國內領先的光伏電站”踏實耕作、樂享一方。
1月22日,陜西永壽縣馬坊鎮南屋村全村老小激動不已,欣喜萬分。規劃兩期建設共300千瓦的光伏電站,一期項目正式并網運行。據了解,一期100千瓦光伏發電站,項目總投資75萬元,均采用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隆基樂葉”)提供的高效單晶組件,相對市面上常規組件可以每瓦多發電3%,其首年衰減低于2%,平均年衰減低于0.45%,可以帶來更高收益。日照充足條件下,電站一期日發電量可超過500千瓦時。并網當天發電量達到320千瓦時,能同時滿足全村80多戶一天的用電需求,南屋村光伏扶貧戰首戰告捷。
提及扶貧,陜西永壽縣過去的經歷讓人唏噓不已。以往的扶貧資金不是用來修路,就是搞養殖。而如今采用了作為“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的光伏扶貧,光伏扶貧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扶貧資金幫助其貧困戶建立光伏發電系統后,可以為其提供周期長達25年以上的每年穩定收入來源,
實現了“輸血”到“造血”的轉換,更為重要的是,光伏發電作為清潔能源之一,有效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據了解,陜西永壽縣屬國家級貧困縣,有著近5萬貧困人口,如何由粗礦式扶貧轉變為精準扶貧,引入長期收益穩定的產業算是找到有效可行的路子。
近年來,陜西永壽縣結合當地實際的產業發展規劃,大力推進“三變”改革,積極幫助有能力、有意愿的貧困戶發展長效持久的脫貧致富產業,提高貧困群眾發展產業的風險抵抗力。
有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疏導,光伏走進了落后的渭北山區。
細致、全面的前期工作是建設精品工程的決勝條件。隆基新能源有限公司南屋村項目經理陳航介紹說:“項目前期,對南屋村電站實地考察、勘測前后經歷6次用時3個月之久。在相關文件獲得批復前,從國家政策制度、項目技術方案可行性方面,項目部都與業主方進行了細致、深入、全面的溝通,為后續工作打下扎實基礎。”面對貧困群眾對于擺脫現狀的強烈渴望,貧困問題的多樣性、復雜性,要把扶貧項目做好做精,給群眾帶來實際的利益,創建“隆基模式”的初衷由此而生。
扶貧也可以高大上
“以高效組件打造扶貧工程,保證項目的發電量,確保群眾實實在在的利益。”陳航言簡意賅地介紹了“隆基模式”的精髓,隆基把電站定位與扶貧需求貼合得嚴絲合縫。
使用高效產品,不僅在同樣單位面積內提高扶貧電站的發電量,達到增收的效果,同時也使得更加先進的技術得以應用,更加快速地進入市場化階段。
“領跑者”高效組件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更多更新的技術將應用在扶貧項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