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晚,新京報記者自中民投獲悉,12月26日,中民投寧夏鹽池200MW光伏發電項目成功并網發電。這是中民新能首個國家補貼光伏發電競價項目,同時也是寧夏首批并網的國補競價項目之一。
中民投表示,該項目的成功并網,是中民新能在當前嚴峻發展形勢下實現的重要戰略布局,對盤活寧夏鹽池存量資產及提振發展信心具有重大意義。
據中民新能總工程師李成溫介紹,該項目是中民新能超大項目之一,發電容量占中民新能地面電站總容量約13%,寧夏區域總容量約20%。
項目位于中民投寧夏(鹽池)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內,裝機容量200MW,占地面積約46.1平方千米。電站經營期25年,年平均發電量近3億度(KWh),預計每年實現9000萬元收益,每年可節約標煤9.1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7.5萬噸,將為國家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做出重要貢獻。
繼寧夏同心200MW、鹽池一期首批380MW和二期234MW與本次國家補貼競價200MW項目成功并網后,中民投在寧夏地面電站規模達到1GW。
目前,中民新能在全國共計投運建成29座地面光伏電站,總并網容量超過1.5GW,發電量累計實現約50億度。
中民投昔日曾在光伏產業大舉布局,對外宣布的投資達上千億元之巨,并拿下上市公司圣陽股份控制權,試圖借圣陽股份的渠道實現旗下光伏資產上市。不過,這一計劃已經宣告失利。在中民投整體資金緊張背景下,中民新能的資金也陷于緊張。
中民投此前公開表示,除了集團自身,中民新能等也進行了一系列組織架構優化的調整和制度改革,進行了核心管理團隊競聘,精兵簡政,降本增效,有效降低了公司的管理成本,提升了公司的經濟效益和投資回報率。
中民投官網顯示,10月15日,為了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中民新能在北京召開廣西博白項目推進專題會顯示,要對項目的工程量進行摸底統計,然后開展施工,雖然目前還存在一定的資金缺口,但堅持做下去,才能扭虧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