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世界地圖,指向馬來西亞,市場的足跡一路蔓延,滲透至孟加拉、埃及、巴基斯坦、阿聯酋。
沿途所見,正好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形成地理與商業的雙重疊加。
回看法國和巴西,再連接起歐洲非洲,目光一路轉向,最終延伸至南北美洲。
時至如今,上述兩條路線,正在世界能源版圖中逐日鋪陳開來。
這兩條線圖,還體現在商業一類央企——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的內部新能源規劃中。其橫向展開雙翼,試圖拓展出更多的國際市場空間。
1月7日,在2020年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在北京和深圳同步召開2020年度新聞發布會上,被中廣核新聞發言人黃曉飛簡稱為“一橫兩縱”的上述境外新能源布局,正式曝光。
倒計時
想在新能源領域掘金,就沒法只停留于紙面上的宏觀規劃。
經歷過多輪市場化競爭的中廣核,從2019年開始,密集圈下數個新能源項目。
黃曉飛帶來了一組最新訊息:在歐洲,當地時間2019年8月6日,中廣核與德國的Aquila Capital公司簽訂瑞典Powerhouse 81.3萬千瓦風電項目股權認購協議,該項目是2019年歐洲新能源市場最大規模的交易,目前正按計劃推動交割。
此外,中廣核2018在開工建設的歐洲最大陸上風電項目——瑞典北極風電項目已處于安裝調試階段,2020年上半年將建成投產。
更多的項目被中廣核納入能源發展規程中。
在亞洲,更多的新能源項目亦被揭開面紗。
早在2019年2月25日,中廣核綠地開發的馬來西亞太陽能電站——吉打 5萬千瓦太陽能項目便已實現商運。數據統計顯示,該馬來西亞項目,每月可為約3萬個家庭提供清潔電能。
2021年之前,中廣核內部正在倒計時的項目不止一個。
裝機規模達224.2萬千瓦的馬六甲燃氣發電項目自2017年12月開工建設以來,預計2021年建成投產。
在韓國,中廣核大山10.9萬千瓦生物質發電項目自2018年11月開工建設以來,則計劃于2021年初建成投產。
而在南美洲,中廣核2019年先后完成巴西Gamma和Atlantic兩個新能源項目共計在運裝機118.2萬千瓦的股權交割。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股權交割。
對于中廣核來說,這意味著實現了中廣核在南美洲市場“零的突破”,同時,也意味著中廣核的新能源業務首次覆蓋五大洲。
黃曉飛透露,在項目接管整合階段,中廣核已經與當地團隊展開配合,于當地時間10月19日,首次參加巴西公開電力競標時,合計中標24.8萬千瓦風電綠地項目,占本輪巴西全國中標風電容量一半以上,在裝機規模方面,風電和太陽能位居巴西第二。
在非洲,2019年12月30日,中廣核首個非洲綠地太陽能及儲能示范項目納米比亞項目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黃曉飛說:“這是繼投資建設中國在非洲最大的實體項目——納米比亞湖山鈾礦以來,中廣核在非洲的首個綠地太陽能及儲能項目。”
2000萬千瓦
12年,2000萬千瓦。
這組數據的背后,是2019年12月25日,最后一臺逆變器合閘運行,中廣核安徽當涂26萬千瓦平價光伏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的鋪墊。
經過12年的發展,中廣核境內新能源方才在運裝機總容量實現突破2000萬千瓦。
作為中廣核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新能源的市場觸角,不僅伸向海外,更須在國內生長立足。
中廣核新能源新聞發言人李健深諳該企業近年來,在市場開發、工程建設、生產運維領域的競爭細節。
他不吝于給出正面評價:“新增投運、度電成本、度電利潤等核心指標處于行業前列,建設及運維的標準化、系列化、規模化水平均不錯。2019年,中廣核新能源新增在運規模超過300萬千瓦,在建項目445萬千瓦。”
目標近在眼前。
經濟觀察網記者1月7日獲悉,在“十四五”前期,裝機規模從2000萬千瓦到3000萬千瓦的轉變,將是其最新的目標之一。
李健舉例道,2019年大基地中標330萬千瓦,其中內蒙古興安盟300萬千瓦基地項目已核準、開工。陸上風電競價與平價項目中標126萬千瓦,全國占比18.6%。
光伏發電領跑者基地獎補項目獲取40萬千瓦,中標比例26.7%。
還有海上風電。
這曾是中廣核在兩年前定下的目標之一,2018年1月的年度新聞發布會上,中廣核相關人士,對于海上風電市場的要求措辭是“全面進軍”。
截至目前,中廣核沒有跑偏。
中廣核新能源總經理助理陳勝利表示,截至目前,中廣核已經參與了國內第一個大型海上風電項目——上海東海大橋10萬千瓦海上風電示范項目的建設;自主開發建設了中廣核江蘇如東15萬千瓦海上風電示范項目;開工建設了國內難度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福建平潭3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國內單體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廣東汕尾后湖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開工建設。
將目光再次投向國際,陳勝利認為,中標法國首個海上漂浮風電示范項目——法國大西洋格魯瓦(Groix)項目后,意味著企業已經成為國內首家進入漂浮海上風電技術領域的企業。
試運營
高毒、高危險廢物的處置,依舊是橫亙在能源企業面前的一道溝壑。
為此,中廣核已經探路了至少兩年。
黃曉飛透露,目前,中廣核電子束治理工業廢水單體項目,正在試運行當中。
還有等離子體危廢處理技術。
中廣核取得的最新進展包括:在江蘇無錫建設的首個等離子體技術商業化項目已經全面進入試運營,正為國內高毒、高危險廢物的處置探索新路。
這與2018年初,中廣核曾給自己定下的市場目標,形成契合。
經濟觀察網記者從中廣核獲悉,兩年前,中廣核的發展目標便已包括深挖水務環保市場機遇,并逐漸將水務環保列為重點新興業務,聚焦水資源供應與水環境治理、廢棄物處理處置、工業園區環境綜合治理等領域,可以提供區域環境綜合解決方案、專項治理服務。
如今,隨著陽江核電6號機組和臺山核電2號機組陸續投入商業運行,中廣核在運核電機組已有24臺,裝機容量2714萬千瓦,在建機組5臺,裝機容量578萬千瓦。
陽江核電公司新聞發言人葉志強認為,陽江核電技術路線呈階梯式前進的特點,是種國核電發展的窗口。
其中,1、2號機組采用的CPR1000技術路線,是中國自主品牌的二代核電技術;3、4機組采用的CPR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