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利光伏展館內,陳列著一塊240公斤的多晶硅錠,這個重量在現在1000公斤甚至更大的硅錠目前,顯得小了很多,但是在17年前,它的誕生填補了我國不能自主生產太陽能多晶硅錠的空白。2003年10月10日,我國第一塊240公斤多晶硅錠出爐今天,當時還是車間技術員、如今已成長為管理骨干的小伙伴,來到光伏展館,再次和這塊240公斤的多晶硅錠
在英利光伏展館內,陳列著一塊240公斤的多晶硅錠,這個重量在現在1000公斤甚至更大的硅錠目前,顯得小了很多,但是在17年前,它的誕生填補了我國不能自主生產太陽能多晶硅錠的空白。
2003年10月10日,我國第一塊240公斤多晶硅錠出爐
今天,當時還是車間技術員、如今已成長為管理骨干的小伙伴,來到光伏展館,再次和這塊240公斤的多晶硅錠合影,他們說,“我們親眼見證了它的誕生,回想起來,仿佛是在昨天。”
2020年10月10日,與第一塊多晶硅錠合影留念
2003年2月,當時,英利已經引進了3臺HEM多晶鑄錠爐,那是中國最早的也是中國境內唯有的HEM多晶鑄錠爐。由于設備及技術都是引進自美國GT SOLAR(以下簡稱“GT”)公司,公司特別邀請了該廠家的工程師給員工做培訓,同時,還有半導體行業的老專家親臨指導。
在等待設備安裝調試的日子里,技術人員開始著手系統學習設備原版的操作說明書和維護維修手冊等技術資料。由于資料都是英文,加之基本都是專業詞匯,對于部分員工來說,學習的過程非常吃力。大家抱起英漢詞典,一個一個地查生詞,并把它們記錄到生詞本里,等技術資料學習完,他們的生詞本幾乎跟工作手冊一樣厚。
9月,英利開始對鑄錠爐進行熱場安裝,員工們配合GT工程師一起施行,第一臺鑄錠爐由GT工程師安裝,車間技術人員負責打下手配合。第二臺鑄錠爐由車間技術人員安裝,GT工程師做現場指導。到了第三臺鑄錠爐,已經掌握經驗技巧的技術員們,終于獨立完成了安裝。
同GT工程師一起安裝調試鑄錠爐
設備安裝完成后,為了盡快掌握技術要點、保證投產,大家幾乎整天擠在操作平臺上做烘焙調試,每一個參數的修正,每一個設備部件的調整,都搶著親自實踐操作。經過1周的設備工藝調試及試運行,第一臺鑄錠爐終于可以投料了。
終于,經過3周的安裝調試工作,10月10日,第一個硅錠出爐了。當天車吊出坩堝的那一刻,所有在場的人都歡呼雀躍起來,這是英利第一個也是中國第一塊240公斤多晶硅錠,填補了國內在這個領域的空白。
在這樣短的時間內,英利完成了該條生產線的建設,并很快掌握了生產線的工藝技術,實現24小時連續生產,并于同年12月19日通過了國家發改委的驗收。有了英利的示范效應,GT公司多晶鑄錠爐開始熱銷,多晶光伏產品以磅礴之勢,開啟了全球新能源革命的新篇章。
2005年,英利二期擴建第一塊硅錠出爐
那時,整條生產線的主要設備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工藝水平也是世界領先,英利人不但掌握了該生產技術,而且還在后來的發展中,不斷在原有工藝技術基礎上進行創新改革,硅錠尺寸也隨之增大,從2003年240公斤、2005年260公斤、2007年270公斤、2008年400公斤、2010年420公斤、2011年500公斤、2012年800公斤,后來隨著 英利1000公斤橫空出世,也刷新了當時行業最大硅錠記錄。伴隨著光伏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能擴張,硅錠的發展歷程滿載光伏智造的榮耀。
作者: 來源:光伏測試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