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一重工,或許很多人還記得當年登陸A股,成為湖南首家上市的民營公司;2年后,迅速崛起的三一重工搭上中國新基建的東風,財富和市值得到了極大增長,當時市值突破3000億,董事長梁穩根個人身價更是激增到了93億美元,問鼎福布斯首富。輝煌過后的中國新基建一直是股市和GDP的熱點,但此后的數年,這家曾經顯赫一時的“明星企
提起三一重工,或許很多人還記得當年登陸A股,成為湖南首家上市的民營公司;2年后,迅速崛起的三一重工搭上中國新基建的東風,財富和市值得到了極大增長,當時市值突破3000億,董事長梁穩根個人身價更是激增到了93億美元,問鼎福布斯首富。輝煌過后的中國新基建一直是股市和GDP的熱點,但此后的數年,這家曾經顯赫一時的“明星企業”反而沉寂了,連年下滑的業績和衰退的跡象,讓人不勝感慨。
在2022年4月23日公布的2021年財報中,三一重工營收1061.13億元,同比增長6.8%;實現歸母凈利潤120.33億元,同比下降22%;每股收益為1.43元。財報顯示這是歷年來一份不錯的營收和盈利報告,其中主營業務持續為公司帶來可觀的效益,但不可否認,在整體但環境并不理想的背景下,能交出這樣的數據,三一重工可謂非常難得。
當初登陸A股的三一重工不過是湖南的首家民營上市公司,經過13年的沉淀積累,覆蓋50個國家及地區的三一重工在海外取得重大進展,但與當年的眾星捧月相比,這些年顯然風頭式微,大多數時間甚少曝光在公眾視野內。直到近期,三一重工在全網廣泛招聘動力電池方面的人才,外界才敏銳的感覺到:這家機械巨頭入局動力電池已成事實,新能源的賽道上又多了一個重量級對手!
多年來一直以機械重工領跑的三一重工此番入局新能源,進軍鋰電與儲能求轉型,其實并非毫無征兆,而是蓄謀已久。
工程機械龍頭企業緣何轉型新能源?
在普通人的認知里,一家以機械工程起家、并在新基建中打出名頭的上市企業,應該是穩抓穩打的立足主營業務,在屬于自己的板塊中尋找新的機會。跨界和亂入,往往是“不務正業”的代名詞,而且以往的事例屢有轉型失敗的案例,由盛轉衰的企業也比比皆是。
外界一直關注的是三一重工能否在機械領域實現自我超越,但早在2017年,以能源裝備和能源股份為目的,完成多個領域布局;2022年初,與實力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新能源方面的全面入局,意味著三一重工開始在動力電池上加碼,完成初步的戰略構建。
工程機械及商用電動化領域實現新能源轉化,無疑是其轉型的最大出發點,沒有生產動力電池的能力,無法實現電動化,讓三一重工堅定了轉型新能源的決心。2020年爆發的新冠疫情,一度使三一重工的業績下降到歷史新低;房地產行業形勢嚴峻,與之俱來的房地產新開工和投資都出現明顯下滑,工程機械產品毛利率下滑,都讓三一重工有了入局乘用車領域的打算,周期性受大環境影響,急需頗破局促使其尋求新的業績增長點,新能源無疑是最好的契機。
野心還不止新能源!
高調進軍新能源的同時,三一重工旗下的三一重能在2021年向上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入局光伏儲能的另一個新項目,與鋰電形成呼應。
左手機械重工,右手鋰電儲能,三一重工的野心并不是做中國機械的龍頭,研發創新才是它真正的目標和動力。自1994年創建28年來,每年銷售總額的5%都用在研發上,2021年該費用超過6%,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成為一家機械領域“一枝獨秀”的工程機械企業,三一重工更像一家科技化的機械企業,而不是單純的傳統重工。
當外界還把工程機械理解為傳統的人工操作領域,三一重工已率先在無人化模式探索,在2021年代表全球制造業領域智能制造和數字化最高水平的工廠落成,邁入無人領航的新動能時代。在同年推出的20款電動化產品中,全球第一家全線覆蓋電動化挖機的企業也一舉問世,史無前例的在工程機械領域實現高科技智能化,三一重工顛覆了人們對機械重工的認知。
結語:新能源的競爭在最近幾年到達白熱化,行業也駛入快車道,越來越多的實力企業入局,已是大勢所趨。三一重工這幾年的布局新能源無疑是其轉型的重要一步,在工程機械行業處于下行調整期帶動鋰電產業崛起,這也是巨頭企業一向喜歡“搞事情”的特性。跨界就意味著創新和突破,新的增長點布局業已完成的基礎上,三一重工或許也在風口上,準備來一次轉身,迎接新的高潮來臨。
作者: 來源:說財道經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