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光伏發電領域的前沿明星技術,鈣鈦礦風頭正盛,近兩年來資本熱度不減。
澎湃新聞12月14日從協鑫科技獲悉,該公司旗下昆山協鑫光電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協鑫光電)近日宣布完成5億元B+輪融資,由淡馬錫投資、紅杉中國、IDG資本三家聯合領投,川流投資等機構跟投,大股東協鑫科技持續加碼。據悉,本輪融資將用于完善協鑫
作為光伏發電領域的前沿明星技術,鈣鈦礦風頭正盛,近兩年來資本熱度不減。
澎湃新聞12月14日從協鑫科技獲悉,該公司旗下昆山協鑫光電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協鑫光電)近日宣布完成5億元B+輪融資,由淡馬錫投資、紅杉中國、IDG資本三家聯合領投,川流投資等機構跟投,大股東協鑫科技持續加碼。據悉,本輪融資將用于完善協鑫光電100MW大尺寸鈣鈦礦組件產線的工藝和設備開發。
協鑫光電相關負責人對澎湃新聞表示,2021年9月,該公司建成全球首條100MW鈣鈦礦組件量產線,組件尺寸1m×2m。目前100MW產線處于工藝開發和設備改造階段,下線組件效率已實現穩步提升,預計今年年底可突破16%,2023年底實現18%以上的轉換效率,有望成為全球首條跑通量產的100MW產線。
鈣鈦礦是近年來光伏領域研究的焦點,因其具有轉換效率高、材料供應充足等優勢,被業內普遍認為是最具商業化前景的新一代光伏技術之一。
鈣鈦礦的轉化效率是行業關注度最高的指標。目前,鈣鈦礦實驗室單結轉化率可達26%,理論效率可達33%,疊層理論上可到45%,遠高于當前主流的晶硅電池。但是,這一指標需要放在足夠支撐商業化的大面積之上,才有實際產業意義。
大面積制備正是鈣鈦礦量產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有熟悉該領域的行業人士向澎湃新聞分析稱,小尺寸組件經濟性不足,鈣鈦礦組件要實現量產,需要把尺寸做大降低成本。然而,鈣鈦礦薄膜大面積制備面臨不均勻性、電阻率升高等問題,轉化效率會大幅下降,制造商必須針對材料配方、涂布、結晶、激光等多方面進行系統性的重新設計和調試,才能確保大面積制備下組件效率不受損耗。
據澎湃新聞了解,目前市面上1m×2m的晶硅組件實際效率為20%左右,因與晶硅組件的電路結構不同,同等效率的鈣鈦礦組件發電量平均比晶硅組件高5%。如果協鑫光電100MW產線能夠量產18%的大尺寸組件,結合鈣鈦礦組件更低的制造成本,鈣鈦礦在光伏市場的競爭優勢將進一步提升。
穩定性指標上,目前大多數先進實驗室已經可以實現鈣鈦礦組件連續工作至少1000小時不衰減。前述協鑫光電負責人表示,其100MW產線下線產品的使用壽命預計將超過25年。
澎湃新聞注意到,近兩年鈣鈦礦領域的相關企業與研發團隊尤其受到資本與龍頭企業的青睞。據不完全統計,高瓴資本、三峽資本、凱輝、騰訊、寧德時代、京能集團、陽光電源、金風科技、長城汽車、碧桂園等均參與了鈣鈦礦領域的風投或者參股。在二級市場,鈣鈦礦電池概念同樣受到追捧。
作者:楊漾 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