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光伏巨頭通威,走到了接班的重要路口。2023年3月21日晚間,通威股份發布公告稱,原董事長謝毅先生因個人原因向公司申請辭去公司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董事職務,同時一并辭去公司 CEO、董事會戰略決策委員會召集人、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委員、董事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委員等職務,辭職后謝毅先生不在公司擔任其他任何職務。同時,該
千億光伏巨頭通威,走到了接班的重要路口。
2023年3月21日晚間,通威股份發布公告稱,原董事長謝毅先生因個人原因向公司申請辭去公司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董事職務,同時一并辭去公司 CEO、董事會戰略決策委員會召集人、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委員、董事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委員等職務,辭職后謝毅先生不在公司擔任其他任何職務。
同時,該則公告顯示董事會選舉出劉舒琪女士為公司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兼任公司 CEO。
劉舒琪。圖源:通威集團公眾號
外界紛紛將目光聚焦到這位“85后”身上。劉舒琪還有另外的一個身份,她是通威股份創始人劉漢元之女。
公開資料顯示,劉舒琪出生于1989年,本科畢業于英國倫敦女王瑪麗大學;此前擔任通威集團監事、通威股份第八屆董事會董事、總裁助理、光伏商務部總經理。
作為一家千億市值的家族民企,企業的接班是遲早的事。畢竟,國內光伏行業的很多企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光二代”正在走向臺前。
但就通威而言,有聲音認為資歷尚淺的劉舒琪,恐難擔大任。因為在她之前,無論是創立者父親劉漢元,還是繼任者謝毅,都將通威這家的發展帶到了不同的高度。
尤其謝毅擔任通威董事長期間,在其三年十一個月的任職期內,通威集團的市值從600億節節高升至2022年7月的最高點,突破了3000億。哪怕是近期回落至1700億附近,市值仍翻了近三倍。
加之,此時通威股份正處于拓展組件業務,布局光伏一體化產能的關鍵階段,人事的變動在此時變得格外敏感,以至于被外界審視并提出擔憂:作為1700億市值的光伏龍頭,通威股份“二代”接班后,高盈利的業績表現能否繼續保持?
01
公開資料顯示,通威股份主要從事飼料加工、水產品加工、食品制造業、獸用藥品制造、農林牧漁專用機械制造、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和電池制造等業務。其中,光伏發電是其當前的支柱產業,而食品加工與畜禽養殖業務則為次支柱產業。
在過去兩年里,硅料價格持續高企,成為光伏產業鏈中最賺錢的環節之一,作為硅料龍頭的通威股份亦賺得盆滿缽滿。去年前三季度,其銷售凈利率高達25.65%。
近日,通威公司發布2022年業績預告,2022年歸母凈利潤252-272億元(中值262億元),同比增長207-231%(中值219%),扣非歸母凈利潤260-280億元(中值270億元),同比增長206-230%(中值218%),2022年Q4公司歸母凈利潤34.7-54.7億元(中值44.7億)。
整體來看,全年保持了高速增長。中信建投研報顯示,為公司業績貢獻大頭的仍然是硅料。但這可能潛在的風險是,公司一體化本是為了降本增厚利潤,但今年似乎將會被上游拖累。
由于供不應求,2020年H2-2022年Q4硅料的價格一路暴漲,通威作為硅料龍頭業績自然也是水漲船高。而自去年12月破掉40美元/千克后,硅料價格便一瀉千里,最低跌至25.14美元/千克,現反彈至32.02美元/千克,但仍不改下行趨勢。
一位光伏行業的分析師稱,2023年硅料新產能投放較多,如果短時間內硅料產能快速釋放并且快于需求增速,可能會導致硅料價格大幅下跌,影響到通威股份業績。
而劉舒琪上任后,又將如何解決降價對公司利潤影響的問題,將是一大挑戰之一:是坐等被光伏周期蹂躪,還是另辟蹊徑尋得他法?
一位不具名的光伏行業從業人員告訴「商業秀」,隨著產業鏈利潤轉移,上游硅料降價的情況下,其實對有一體化優勢的通威影響不會特別大,只要總量不下滑,上游降價實則可以讓利于下游,通威電池、組件或多或少也會受益。
不過,擺在劉舒琪面前的不僅僅是產業鏈利潤轉移的問題,雖然目前通威在電池領域已展現出較強的成本控制能力,但由于電池環節更多比拼的是新技術,當下市場對大尺寸電池需求更甚。但如果2023年產能釋放,仍極有可能會導致盈利水平惡化。
在此刻,通威必須做到未雨綢繆。在通威的發家史中商業秀發現,通威主做原材料提供的生意,而在原材料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時,通威便會選擇一體化發展。
作者:羅媚佳 來源:商業秀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