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鵬元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下稱“鵬元評級”)將超日太陽評級展望由穩定下調為負面后,7月20日,中金公司將超日太陽主體評分由5+下調至5,并點評道:“關聯應收賬款占比大,使得投資者更難于把控公司的盈利和現金流風險。”
中金公司提示風險的原因是公司7月14日發布的上半年業績預虧公告,公司表示“對應收賬款的計提壞賬準備影響了企業盈利”。
從表面上看,超日太陽的應收賬款風險多次影響到公司的盈利狀況,但追根溯源,該風險的實質在于,電站直銷模式下,超日太陽審計單位天健會計師事務所(下稱“天健會計”)也未能核實導致應收賬款大增的部分營業收入和相應的銷售毛利。這不由令人對公司應收賬款表示懷疑。
不規范入賬
2010年11月,超日太陽上市,主要產品為晶體硅太陽能組件。
此次半年報業績修正的主要原因為:由于經營模式轉型,客戶回款期加長3至5個月,應收賬款和計提壞賬準備大幅增加,又因應收賬款以外幣計價,匯兌損失也大幅增加,如2011年匯兌損失就達1.22億元。
據了解,在光伏行業景氣度大幅下滑的2011年,為應對組件銷售困難,超日太陽探索了電站直銷模式,即尋求境外合作方共建光伏電站,并要求合作方采購相當于該電站規模所需的組件,待電站項目取得貸款或股權轉讓后再收回組件銷售回款。
從2011年初開始,超日太陽通過設立或收購境外投資公司,與SkySolarHoldingsCO.,Ltd(天華陽光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天華控股”)等境外公司合作投建電站44家。通過電站直銷模式,2011年,超日太陽營收同比增長6.46億元,達到33.33億元,其中,與境外合作方及其關聯公司、投建電站(含計劃中)進行交易的確認收入為21.29億元,占當年營收的63.88%。
然而,4月26日,天健會計對公司的部分境外收入給予保留意見。天健會計認為,對公司已確認的可能最終用于公司投資或擬投資境外電站的太陽能組件銷售收入6.91億元,及對應的銷售毛利1.70億元,未能獲取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加以核實。
對此,超日太陽在公告中回復,“由于公司2011年探索性的進行了海外電站項目的合作開發,未充分考慮到與合作方客戶相關的組件收入確認的財務處理因素。”
會計師為何“未能獲取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加以核實”?超日太陽為何“未充分考慮到與合作方客戶相關的組件收入確認的財務處理因素”?
記者采訪多位注冊會計師后得知,會計師出具該保留意見的理由一般有:(1)公司收入確認和成本確認存在問題,可能有假的數據;(2)收入往來沒有獲取足夠的憑證,如無發票、匯票、資金往來記錄,無法收回詢證函等;(3)董事會確認收入的方式與會計師的判斷存在差異,董事會確認收入太冒進,且不符合會計準則;(4)存在關聯交易,價格無法核實,毛利無從取得可靠證據。
由于未能獲取相關材料,本刊無法核查上述一、二點理由。從第三點來看,雪球財經光伏行業分析師王毓明認為,企業出售組件給自建的光伏電站一般分兩種情況確認收入:一是將電站項目計入合并報表,并表企業與關聯公司之間需要抵消內部交易;二是不合并報表,在銷售商品收入滿足相關會計準則后予以確認。相對來說,合并報表確認收入的時間較長。
超日太陽在2011年年報中表示,由于上述境外投資公司及其下屬電站項目公司均由境外合作方負責日常經營、財務運作和建成后處理,超日太陽不具有控制權且不具有重大影響,故不將其納入合并報表范圍。
8月1日,超日太陽在回復記者的郵件中再度表示,“由于公司涉及的海外電站業務是一種創新的業務模式,該業務的運作并無類似案例可以參照或借鑒,公司至今仍在不斷摸索與改進。”
一位注冊會計師直言,“建海外電站時,對實際資金往來入賬不夠規范。公司的解釋都是托詞,言下之意是合作時沒確定如何確認收入,實際操作沒有考慮如何入賬等。”
與前發起人巨額交易存疑
為查證關聯交易情況,記者梳理了超日太陽2011年前五大客戶的營收和應收賬款情況,結果發現,其最大客戶的實際控制人與公司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
公開資料表明,超日太陽2011年第一大客戶為SkyInternationalEnterpriseGroupLtd(天華國際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天華國際”),天華國際的實際控制人為天華控股,天華控股董事長蘇維利持有天華國際39.2%股權,直接持有超日太陽2.3%的股權,且蘇還是超日太陽的發起人,在2007年9月至2007年12月間曾擔任超日太陽董事。
2007年6月,超日太陽副總經理張正權將其持有的95.22萬股權以1元/股的價格轉讓給蘇,同日,張江漢世紀創投公司、建都房產、南天體育、自然人吳紳4個新股東的入股價格卻為25.21元/股。超日太陽對此巨額差價的解釋是:蘇維利是公司的戰略客戶,其控制的公司主要從事歐洲市場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出口貿易,擁有歐洲市場的渠道優勢,通過引入蘇維利有利于公司建立穩定而可靠的海外銷售渠道。
從公開資料可知,蘇維利的確是超日太陽的重要客戶。2007年、2008年,超日太陽前五大客戶中的SkySolar和SKYGLOBALSOLARS.A.的董事長即為蘇維利。2008年后,蘇控制的這兩家客戶消失在超日太陽前五大客戶名單中,取而代之的是2011年突然成為第一大客戶的天華國際。自2011年以來,蘇控制下的天華控股等天華系公司與超日太陽合作投資了不少光伏電站。
僅2011年,超日太陽就向蘇維利控制的天華國際等公司銷售太陽能組件共計8.20億元,占超日太陽與境外合作方及其關聯公司、投建電站(含計劃中)收入的38.51%;其對應的應收賬款為7.27億元,占與境外合作方及其關聯公司、投建電站(含計劃中)應收賬款的43.37%。
2012年的3月和4月,超日太陽又先后與蘇控制下的天華控股和天華陽光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簽約,分別在日本和中國進行電站項目合作。超日太陽表示,這將帶動公司今年組件銷售250WM,約為去年組件銷售量的七至八成。
北京市國聯律師事務所的一位律師和中信證券法律部的一位律師皆認為,根據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以蘇和超日太陽之間的密切關系,相關交易應該列為關聯交易。
應收賬款暗雷
正如鵬元評級所言,“以建設電站和定向銷售為主的銷售模式保障了公司跟蹤期內營業收入的穩定增長,但公司應收賬款規模也大幅增長,給公司帶來較大的資金運營壓力。”
2011年,超日太陽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4.04%,應收賬款卻同比增長240.16%。
應收賬款快速攀升,使超日太陽資金狀況明顯惡化。繼2008年、2009年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低于當期凈利潤后,2010年、2011年公司分別出現4.6億元、10.68億元的經營凈現金流出。今年一季度,公司應收賬款繼續攀升至26.34億元,經營性現金再度流出6.14億元。
4月26日,天健會計在2011年審計報告中表示,截至2011年末,超日太陽賬面與上述境外公司及其關聯方有關的應收賬款余額為16.52億元,對該等應收賬款已計提壞賬準備1.68億元,會計師認為超日太陽能否收回以及何時收回該等應收賬款仍存在不確定性。
公司在回復給記者的郵件中表示:“公司的應收賬款絕大部分為用于電站建設的組件的應收賬款,其回款將在電站并網發電后,隨著項目貸款的發放而逐步收回,故在最終回款上并不存在風險加大的情況。”
逆勢擴張承壓
2012年4月,超日太陽董事長倪開祿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隨著光伏產業經營狀況的每況愈下,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及改變困局成了企業的當務之急,未來投資電站將成常態。
王毓明告訴本刊記者,“現在投資歐洲的光伏電站項目很多成本在3歐元/瓦左右。一個10MW的電站,就要好幾千萬歐元,而這對于拉動光伏組件的銷售,影響很有限。若想通過建光伏電站拉動組件銷售則必須投很多項目,這會加大企業對資金的需求。”
據了解,海外光伏電站一般會通過銀行舉債來建設,自有資金和貸款分別占電站投資額的20%和80%。歐債危機之下,很多歐洲銀行對光伏項目的審查更加嚴格,其放款過程從原先的“電站建設及放款同時進行”改變為“先建設電站,再進行放款”的模式,此舉顯然加重了公司的資金壓力。
繼2011年12月獲得國開行10億歐元的金融產品支持后,2012年3月7日,超日太陽又發行了10億元無擔保公司債券,票面利率高達8.98%,期限為5年,全部用來還款和補充流動資金,其長債彌補短期流動性的做法遭到廣泛質疑。
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超日太陽貨幣資金僅余11.54億元,短期借款卻高達23.33億元,公司還有6.84億元預付款項和10.47億元應付賬款,遺憾的是,公司賬上趴著的26.34億元應收賬款短期內難以收回,且被眾多業內人士預警回收風險。
中金公司認為,超日太陽2011年虧損,2012年半年報繼續虧損,若年內不能扭虧,其公司債有喪失回購資質、暫停上市甚至終止上市的流動性和估值風險;其后續盈利和現金流狀況難以好轉,外部融資渠道也可能收窄,公司將面臨很大的短期周轉壓力。
蘇維利在今年5月曾算過一筆細賬:電站投資的回報率平均在8%-10%,需投資10年才能回收,而光伏企業目前的資產負債率都很高,企業多半耗不起。
對資產負債率上升至63.92%的超日太陽來說,光伏電站實際建設期僅3-6個月,賣掉電站迅速回籠資金顯然更有誘惑力,然而光伏電站的銷售也可能會遇到麻煩。
“光伏電站現在沒以前搶手了。”王毓明表示,“受歐洲經濟連累,加上政策補貼加速削減,投資公司、電力公司等電站買家,不是不愿意買,便是沒錢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