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發電網訊:2012年可謂挑戰與機遇并存的一年,市場呈現出變幻莫測的態勢,許多集榮譽、地位等光環于一身的光伏企業如今卻面臨債務、信貸、裁員等危機,成為行業討論的話題,媒體所關注的焦點。古語有這樣一句話“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也許光伏行業也需要身心的洗禮,通過行業洗牌,使得強者更強。
光伏行業寒冬已經持續一年之久,而歐洲政策的突然性和嚴厲性超出預期,寒冬何時結束尚難預測。對于光伏企業來講,一味的等待不是明智之舉,要想發展下去,必須從容應對。
縱觀整個光伏產業鏈,由于受歐洲市場萎靡的影響,光伏市場全產業鏈產品價格直線下滑,光伏并網逆變器的出廠價也呈下降趨勢。然而整個市場的疲軟,逆變器市場競爭卻沒有絲毫減弱,反而甚囂直上。
作為逆變器企業面對挑戰和競爭,如何去應對?光伏行業資深人士認為,一方面要從自身去應對,從研發著手。我們所熟知,研發是產品高質量和高效率的保證,逆變器企業需要加強行業間的交流與合作,來吸收行業領先技術,不斷提升自身技術水平,有效的保證產品能夠適應不同的市場變化,符合各國用戶的使用習慣。其次市場的變化,與整個產品血脈相連,抓住市場的先機,順應市場變化,同樣顯得至關重要。
諸如逆變器企業中山億新能源在應對光伏市場顯得穩操勝券,山億市場部負責人向筆者介紹,光伏行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得益于市場的需求強勁和政府的推動,從產品周期來看如何在成長期有序往上發展,就需要政府等機構的推動和指引。2012年是“十二 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對于光伏企業來說亦然是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一年,公司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和貫徹國家方針的同時,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上不斷攻關,推動產品體系的融合,加快產品機構、技術結構升級,有力的確保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從國外的分析機構了解到,歐洲許多光伏企業在債務危機、成本上漲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下相繼退出光伏的舞臺,走向陌路。基于國外的總體市場呈下降趨勢,加上進入困難,國內企業欲和本土企業同臺競爭既非易事,而國內光伏市場在外界看來是一片沃土,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把光伏裝機量從5GW上調至21GW,這一客觀數字讓光伏企業垂涎三尺,但是剖析真正分到國內超過百家的光伏企業杯中之囊依舊剩少,許多企業只能近而遠之。
筆者了解到,前不久中電投招標的項目中,吸引了20多家光伏逆變器企業前來競標,幾乎集聚了國內所有知名企業,而在中標結果中許多企業競的極少份額,山億新能源獲得32MW的份額,無疑對山億國內銷售團隊和產品給予充分肯定。目前山億新能源為了滿足供不應求的訂單,公司二期廠房在緊鑼密鼓的建設當中,山億二期工廠總用地面積為187819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76275平方米,完工以后,將完全滿足客戶的需求。
正如山億新能源市場部負責人所說,光伏行業是新興的行業需要政策的推動和技術的創新,企業而言更需要結合自身的特點準確切入市場,有效的避免企業過山車般的跌宕起伏,把企業帶入理性的發展秩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