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行業短期無法轉暖的情況下,8月16日,京運通發布公告稱,將轉投區熔單晶硅棒。以期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但有業內分析師告訴本刊記者,區熔單晶短期內難以給公司貢獻利潤,項目前景不好說。
京運通公告稱,擬將原募投年產400 臺多晶硅鑄錠爐建設內容變更為年產 150 噸區熔單晶硅棒建設內容,耗資約2.5億元。項目將于2013 年底前建成投產,預計投資回收期5.2年。
公開資料顯示,區熔單晶硅傳統市場主要是在電力電子領域,近年來,區熔單晶硅開始進入綠色能源領域,并開始應用于信息、通訊領域。公司稱,區熔單晶硅使用區熔單晶硅制作太陽能電池,其光電轉換效率可達到23%以上。
京運通董秘辦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稱,“公司在今年7月17日后,成功連續拉制出多根合格的6英寸區熔單晶硅棒,證明公司設備與技術是合格達標的。” 上述工作人員還介紹說,目前由于區熔單晶硅生長技術門檻高,國內能生產區熔單晶的參加很少。當記者詢問設備與技術合格達標,是否意味著區熔單晶可以批量生產,并未得到工作人員直接肯定。
目前,中環股份是全球第三、國內第一的區熔單晶硅供應商,掌握6英寸及以上大尺寸區熔單晶硅生產技術。而京運通尚未掌握6英寸以上區熔單晶硅的生長工藝。
當前,全球僅20家區熔單晶硅制造商,其中前5家公司壟斷了約95%的市場。產業集中度高,市場的進入及推廣難度大。
另外,這一細分市場仍然很小。數據顯示,除金融危機影響較大的 2009 年,全球單晶硅市場近5年一直保持 5%~10%的增速。2011 年全球單晶硅市場約為 357.2 億美元,預計 2012 年將達到 369.3億美元,同比增長3.4%,其中全球區熔單晶硅市場份額僅約占 3.5%,約 12.9 億美元。
一位身在廣州的新材料行業分析師告訴本刊記者,目前,區熔單晶主要的需求主要來自集成電路,但是隨著集成電路工藝的進步,對這方面的需求是在下降的,該項目短期內難以給公司貢獻利潤,“前景怎么樣還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