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正式向中國光伏產品征收“雙反”稅,歐盟也啟動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補貼調查。這個冬天對于中國光伏企業來說,顯得格外“寒冷”,光伏產品價格下降,中小企業虧損停產。中國的光伏企業應該如何應對?正在北京出席中共十八大的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光伏企業應加快回歸國內市場的步伐,同時淘汰落后產能,加大創新能力,進一步推動光伏產業的轉型升級。
特變電工是新疆的一家從事輸變電裝備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生產的大型民營企業,光伏產業是其三大主業之一。在當前整個光伏產業不景氣的情況下,這家企業的生產經營也受到了一定影響。張新認為,面對當前出現的困難,光伏企業應主動尋找出路。
張新說:“企業要加大創新的能力,先進的技術要突破,淘汰落后產能,提高效率,降低能耗,這樣才有更好的未來。為了進一步轉型升級,應對危機和困難,我們從技術創新方面進一步投入,我們投入了近70億元,上了1.2萬噸(項目),使單套裝置更大,單位能耗達到世界一流或更好水準,明年初就要投產。我們還把原有的也要進一步更新,改造提升,那個時候我們的競爭力將會煥發出生命力。”
張新說,此次“寒冬”給了國內光伏產業一個調整結構的機會。從長遠來看,光伏產業是擁有廣闊發展前景的。
張新表示:“我覺得當前的‘寒冬’要辯證去看。從整個中國也好、世界也好,(光伏產業)需求總量并沒有減少,還在增長,未來我認為整個市場還會有長遠的需求。因為一次能源、化石能源總有枯竭的一天。我們對行業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