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光熱正在經歷一場產業變革,標志性的信號是傳統的產業邊界正在被打破,太陽能龍頭企業正在向熱能、熱電以及多能源復合供應商轉型和拓界。
日出東方四季沐歌董事長徐新建用“大光熱”三個字闡述了這場變革的方向。“‘大光熱’就是要突破現有的光熱產業的邊界,實現從低溫到中高溫的技術升級,以及從熱水到熱能、熱電領域的延展,同時要以開放融合的產業化思維,將太陽能、空氣能等產業打通,實現橫向擴展。”徐新建說。
“大光熱”時代
目前,光熱的年產值已達千億元,太陽能集熱器的年產量超過4200萬平米,占到全世界的70%以上,太陽能的安裝保有量達1.45億平米,占世界80%以上。太陽能光熱的產能95%在國內消化,節能貢獻率日益突顯。
四季沐歌總裁李駿表示,除了太陽能熱水以外,中高溫熱能、高溫熱電領域以萬億為單位的產業規模有待開發。“大光熱”的未來前景廣闊。
在太陽能領域,100攝氏度以下的熱水為低溫,100~250攝氏度為中溫,250-400攝氏度為高溫,中、高溫在工業上的應用空間很大。
以太陽能鍋爐為例,我國有50多萬臺工業燃煤鍋爐,如果改用太陽能來低溫預熱、中溫加熱,每年可以節約4000萬噸左右的原煤,減排二氧化碳約8000萬噸。專家預計,僅工業鍋爐一項就將帶動1.3萬億元的太陽能新興市場。
記者獲悉,目前太陽能中溫技術已經相當成熟,蘇南地區的很多印染企業都在使用這種方式,節能效果明顯。在紡織、食品、海水淡化等工業領域,太陽能中溫應用也已破題,市場潛力巨大。
“太陽能已經從‘草根經濟層’成功躋身于宏觀‘戰略經濟層’,‘大光熱’是時代大背景下的蓄勢性爆發,以‘融合’為主題的戰略擴張已經打開了光熱產業的整合創新空間。”太陽能熱利用專業委員會主任羅振濤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