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國際能源署(IEA)發布了其技術路線圖系列報告中的太陽能光伏(PV)路線圖報告。報告預計到2050年,光伏發電將能夠滿足全球約11%的電力需求,屆時每年能夠減排23億噸CO2。在許多地方光伏的部署方式將大部分用于并網分布式發電,離網光伏還可幫助農村偏遠地區獲得能源。
太陽能光伏發電是一種商業可行、安全可靠的技術,在幾乎全球各地都有長期發展的巨大潛力。要達成路線圖的愿景需要在未來10年實施長遠的、兼顧各方利益的有效政策,能夠優化技術進步、降低成本并提升大規模部署的工業制造能力。政府需要制定長期目標,推出支持政策以堅定投資者向提高產能和部署光伏系統進行投資的信心。另外,還有必要擴大光伏研究、開發、建立產能和融資的國際合作,加速學習效應的呈現并避免重復工作。
新興主要經濟體已向光伏研究、開發和部署進行了大量投資,但還需要在推動農村電氣化和擴大產能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多邊和雙邊援助機構應該擴大工作范圍,強調低碳、經濟開發光伏能源的價值。
隨著有效政策的及時出臺,到2020年許多地區的住宅和商用建筑的光伏應用將實現電網平價(即與零售電價相當)。到2030年在太陽能資源最好的地區事業規模的光伏發電將具有競爭力,能夠提供5%的全球電力。當光伏技術逐漸成熟成為主流技術時,并入電網和管理以及儲能成為了關鍵問題。光伏產業界、電網運營商和公用事業單位需要開發新的技術和策略,以將大量的光伏電力并入靈活、高效和智能的電網。到2050年,光伏能夠提供超過11%的全球電力。
圖 光伏技術現狀與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