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屋”是建筑節能理念和各種技術產品的集大成者,通過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使采暖消耗的一次能源不超過15千瓦·小時/平方米的房屋。
如此低的能耗標準,是通過高隔熱隔音、密封性強的建筑外墻和可再生能源得以實現。
“被動屋”的概念始于1996年。最早的‘被動屋’建于1999年,每戶為90平方米的三居室,主體為木質結構。這種房屋建筑成本僅比普通房屋高7%,但運行成本非常低,利用太陽能供熱、供電可自給自足,2004年全年一戶的供暖、供水、供電僅為114歐元(約1000元人民幣)。
“被動房”的建筑方式不受樓宇類型的限制,包括辦公樓宇、住房、校舍、體育館以及工業用房。因此普通建筑可以通過改建達到“被動房”的標準要求,具有廣泛的實踐意義。
“漢堡之家”是中國境內首座獲得認證的“被動屋”。它是上海世博會德國漢堡市城市最佳實踐區案例館。“漢堡之家”每平方米一年消耗相當于50度電的能量,僅相當于普通辦公樓的1/4。它在屋頂上安裝的光能利用設備可以提供建筑所需電能的90%,而地源熱泵裝置則為整個建筑的制冷和供暖供給能量。
目前,被動屋技術及相關產業鏈在德國已經成熟,僅德國范圍內就有6萬多座被動屋,并以每年新增3000棟的速度增長。歐盟國家正在全面推廣被動屋技術。到2020年,歐盟所有新建建筑都將采用被動屋技術體系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