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旱情牽動著無數中國人的心,日益嚴峻的環境現狀和能源危機,也為太陽能熱利用再次撥動人們的神經提供了契機。然而我們發現,并不一定要到喝水的時候才想到挖井,并不一定非要丟失了羊才想起補牢。
驀然間發現,其實太陽能熱利用早已經走進我們的生活,潤物無聲,他們只是缺少一個普及的機會,就可以為我們的生活集熱發電,增光添彩,發揮更大的作用。
太陽能汽車、太陽能烤箱、太陽能冰箱、太陽能空調、太陽能手機……近年來,依靠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研發的新能源產品開始突破熱水器這一相對固定的領域,陸續走進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在應用范圍最廣、耗電需求最大的家電領域,太陽能電器產品的誕生,無疑為環保低碳、節能減排、降低成本提供了可能。
太陽能電器“層出不窮”
就在上個月,名不見經傳的港電公司在廣州推出號稱中國第一臺的“不需交電費的太陽能家用電冰箱”。根據該公司權威人士的消息稱,太陽能冰箱的工作原理是太陽光射到硅材料上產生電流直接發電,對冰箱進行制冷。目前這款冰箱已經出口到歐洲6000—7000臺。按照這個速度,太陽能冰箱進入尋常百姓家指日可待。
除了太陽能冰箱外,去年年末,來自山東的太陽能企業力諾瑞特就推出了太陽能空調,隨后格力、海爾等空調巨頭紛紛上馬這一新型產品。對于空調業來說,當前大部分空調技術是以電能為動力,把室內熱量加以吸收排除到室外的循環系統,能耗嚴重。在一般民用建筑物中,空調的能耗占一半以上,給能源、電力和環境帶來很大的壓力。而太陽能空調恰恰解決了這個問題,它基本不用電能,運行費用低,無運動部件,壽命長,無噪聲。
太陽能電腦也是新能源領域的最新產品之一,但在目前還只是一個超前的概念。在這款專為富士通打造的太陽能筆記本電腦上,它的背蓋和鍵盤都由可吸收太陽能的電子板制作而成,可以如同植物吸收光能進行光合作用一樣,使用者完全不用擔心能源問題。太陽能筆記本電腦的面世,很好的解決了目前一般筆記本電腦無電源情況下平均續航只有2.5個小時的現狀,為用戶提供了更為安全時尚、纖薄美觀的實用感受。
如果說以上幾款產品并未引起太多關注,那么太陽能電視的研發則讓我們眼前一亮。早在去年上半年,面板廠商友達就生產出了一款可用太陽能電池充電的LED液晶電視。它采用獨立太陽能發電系統,由太陽能模塊、充電控制器、凝膠式蓄電池等組件構成。太陽能模塊經由充電控制器對電池充電蓄能,再透過電池中直流電經逆變器轉換成交流電,供給交流負荷使用。值得高興的是,這款太陽能電視產品在去年年底已經完成試產,離普及不遠了。
推廣普及遭遇“瓶頸”
即使是一名家電銷售員都曉得,研發和普及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究其原因,在一個產品的研發階段,科研人員可以充分想象,一力促成產品成功,在這個過程中,產品只需要符合科研人員小群體的認可就行;但是在市場推廣階段,新品需要經受更多考驗。譬如,新型產品的技術可靠性如何、是否適合所在市場的建筑形式、市場價是否被更多消費者所接受等等。
針對太陽能電器的普及瓶頸,擁有十余年家電領域從業經驗的行業人士張吉成認為,產品普及需要行業龍頭企業的大力推廣,但是目前太陽能電器并未引起家電龍頭企業的足夠重視。為什么家電巨頭對這種新能源產品的興趣都不大?決定企業投資態度的關鍵因素是投入產出比。雖然太陽能在熱水器行業做得有聲有色,但是目前的技術力量還沒能做到以合適的成本徹底解決天氣變化時對太陽能電器的制約問題,新能源的技術成本在產品成本中所占比例相對過高。僅憑企業自身力量尚不足以負擔起大規模生產推廣太陽能冰箱的重任,直接導致家電企業在這一領域的投資態度高度謹慎。
而家電觀察人士劉步塵也認為,從理論上講,太陽能既然能應用于空調,那么也能用于冰箱。但是國內家電巨頭沒有推出此類產品,說明技術上還有待完善。他認為,這類太陽能家電需要很大的電池板用于光電轉換,但是在很多地方,能夠提供電池板的空間非常有限,并不適合全面推廣。
行業標準尚待完善
作為太陽能熱水器生產與使用均居世界第一的國家,中國在面對太陽能電器的研發與普及方面顯得十分謹慎。而圍繞太陽能光熱發展的新能源產業,不僅是實現全球減排目標的戰略選擇,也是保證經濟持續健康增長的良方。我國有關部門和家電企業已經意識到這點,于是有了以上數款太陽能產品的研發與問世。
然而,目前我國在太陽能利用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太陽能資源利用的相關產品價格偏高,阻礙了太陽能產品的市場推廣。我國歷來重視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利用,2008年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但目前急需落實太陽能資源開發利用的激勵政策和實施細則。
另外,我國缺乏太陽能產業及與其相關產業的統籌規劃和安排,沒有形成緊密的產業鏈,導致我國雖然具有太陽能電池板等光伏產業的生產能力,但所生產的產品只能銷售到歐洲等國外市場,國內市場還遠未打開。因此,有專家建議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民生工程上,譬如太陽能平板熱水器以及冰箱、洗衣機、空調、汽車等領域的應用上。
我國對能源進口的依賴還在加劇,而大規模發展太陽能熱利用這一既環保又節能的新能源發展模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已迫在眉睫。而這個龐大的任務不是依靠某個人、某個企業就能完成,還需國家有關部門以此為契機,通力協調,才能事半功倍,速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