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是光伏技術發展的方向。3月28日,在“2019年高效電池技術發展及設備應用研討會”上,業內專家表示,中國光伏行業不僅要率先應用新技術,還要打破高效電池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只有這樣,才能大幅推動光伏成本的下降。
據介紹,理論研究表明硅片極限效率在29.4%左右,而目前實驗室中,多晶硅效率最高能夠達到22.9%,單晶效率達到26.7%,已接近理論極限值。對此,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首席技術官邢國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光伏行業組件及設備集成度相對較高,在追求高效的同時,工業可操作性和經濟可行性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平價上網和組件效率不是一個簡單的關系,降低度電成本,系統成本是關鍵。”
面對這一技術要求,近年來,高效鑄造單晶技術、高效PERC電池技術、Topcon電池技術、高效硅異質結技術等光伏高效電池技術層出不窮。其中,以“多晶的成本、單晶的效率”著稱的鑄錠單晶技術近來受到了廣泛關注。
據協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張淳介紹,經過了數年的更新換代,與直拉單晶相比較,鑄錠單晶在低成本、抗衰減方面優勢明顯。
光伏新型材料電池技術也是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3月中旬,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發布了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擬立項的2018年度項目清單,其中包括鈣鈦礦/晶硅兩端疊層太陽能電池、柔性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高效P型及可控衰減的N型多晶硅電池等研究課題。
針對科技部這一科技專項,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金浩指出:“按照目前的戰略思路,先進晶硅電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示范、先進薄膜電池產業化關鍵技術、新型太陽能電池基礎研究以及光伏組件回收再利用成套技術與設備將是未來光伏電池技術發展的四大方向。”
多位與會專家指出,我國光伏行業雖然實現了出貨量規模世界第一,但在核心技術裝備領域仍有待突破。“從研發領域來說,Topcon、PERC等先進電池技術都不是我國自主研發,未來進一步提升核心部件的國產化率是行業持續發展的關鍵。”金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