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英國陸軍已經啟動一項耗資320萬英鎊的研發計劃,推動開發電動作戰車輛。英國陸軍司令表示,當前的軍用車輛可能是最后一代依賴化石燃料的車輛,此舉是環保行動的一部分,而更加注重環保有助于招募新兵。新項目由英國國防科技實驗室牽頭,與英國奎奈蒂克公司合作,重點研究未來坦克和自動駕駛車輛的電力驅動系統。
英國陸軍研發電動戰車并非個例。近年來外軍紛紛開發新動力系統取代傳統化石燃料,其中油電混合動力是目前技術較成熟的一種。2016年美軍對其開發的油電混合動力戰車進行測試。該車自重6.3噸,可搭載7名戰斗成員。前驅動橋由柴油機加電動機驅動,后驅動橋由電動機驅動。
除油電混合動力外,一些國家還將目光投向純電動領域。今年早些時候,土耳其推出的蝎子II型純電動裝甲車引起外界關注。該車充滿電后理想狀態下可行使250公里,續航能力3小時。
無論是油電混合動力還是純電動,可以看出,外軍對電動作戰車輛研究具有極大興趣,正通過對動力系統的研究,推動電動作戰車輛的發展。那么,電動作戰車輛要走向戰場,有哪些優劣勢呢?
優勢明顯
一是電動作戰車輛具備更高的靈活性和機動性。當前,坦克等重型裝備的發動機僅占車體重量的4%至5%。但是整個動力系統的自重仍然很大,占到裝備全重的1/5左右。相比之下,電動作戰車輛的車體重量明顯減輕,大大提高戰車的機動性和靈活性。
電動作戰車輛可以輕松通過陡峭地形,還可以精確控制車輛行駛的速度和方向,使橫向泊車、原地轉向等一些高難度動作變得容易。美軍油電混動車輛的最高時速可達119公里/小時,0至48公里/小時加速時間為5.1秒,綜合路況下,越野速度達到40公里/小時。不僅如此,電力驅動系統對負荷變動的響應速度較快,戰車綜合制動能力和起步速度也顯著增強,符合未來戰場快速機動的要求。
二是使戰車具備更強的生存能力。電動作戰車輛上的機械運動部件少,不僅車體自重小,振動噪聲也少,加上燃料補給來源廣,戰車擁有更強的生存和作戰能力。另外,電動作戰車輛采用的燃料電池,其反應殘留物主要是水蒸氣,既無污染,又減少了排氣熱輻射,能有效提升自身隱蔽性。
問題不少
目前看,電動作戰車輛的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續航能力差。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混合動力戰車在純電動模式下的續航里程不能滿足作戰需要。美軍對油電混合動力軍車的測試結果顯示,其續航里程僅33.7公里。土耳其的蝎子II純電動裝甲車充滿電后,在理想條件下可行使250公里。正常速度下續航時間僅3小時,復雜地形條件下約2至2.5小時,與實際作戰需求相差甚遠。目前看,純電動作戰車輛僅限于裝甲車和輕型坦克。
二是安全性不高。傳統戰車發生故障或者遇明火后,雖然也容易起火燃燒,但車內人員仍有時間逃出車外。電動作戰車輛一旦被擊中或發生泄漏,會在瞬間發生爆炸和爆燃,并產生致命的沖擊波,大大降低車內人員的逃生幾率。
三是能量提取和儲運不便。在戰時如果使用電動作戰車輛,需要建立一系列完善的補給系統,帶來更多的技術難題。
由此看出,電動作戰車輛盡管優勢明顯,但從研發到投入實戰需要克服許多技術難題,任何一個技術環節“卡殼”,都有可能影響其投入實戰應用。因此,電動作戰車輛很難快速超越并大規模替代現有戰車,其發展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原標題:電動作戰車輛上戰場,沒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