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上海浦東開發開放迎來30周年輝煌里程碑。1990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準開發開放浦東,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浦東迎來大好機遇,至今已走過輝煌壯麗的30年偉大歷程。從篳路藍縷到世界標桿,智慧能源發揮了重要作用。
上海曾經流傳一句話:“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黃浦江一江之隔的兩岸,在上海人眼里卻有著天壤之別。
1990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準開發開放浦東,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同年9月,國務院批準上海市政府開發、開放浦東新區的具體政策規定,浦東開發進入實質性啟動階段。
此后三十年,昔日的江畔田間搖身一變,成為新型產業園區,中國對外窗口,全球金融、科技、貿易的聚集地。事實上,浦東不僅是現代化建設和科技創新的前沿,也是能源電力生產和消費模式轉型和升級的前沿。
曾經遍布農田菜園的張江,如今擁有國家上海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國家信息產業基地、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地等多個國家級高科技基地。在這里,同樣具備“高科技”屬性的還有一座“全球最清潔的火電廠”——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廠。其突破了傳統火電廠的設計規范、設計標準和傳統的設計理念,屢屢創造火電廠煤耗世界紀錄,同時利用國內多項技術創新和設計優化諸如“廣義回熱技術”、“零能耗脫硫技術”、“節能高效除塵系列技術”,被動環保變成了主動提效。
曾是蘆葦荒灘的南匯,隨著臨港科技城的開發建設而有望成為人工智能前沿。不僅如此,中國的清潔能源發展也從這里踏出了重要一步——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作為我國第一個海上風電場,創造了多項歷史“第一”:第一次采用海上風機整體吊裝工藝,創造了一個月在工裝船上組裝10臺、海上吊裝8臺的記錄;在世界上第一次使用高樁承臺基礎設計,有效解決了高聳風機承載、抗拔、水平移位的技術難題。第一次采用自主研發的3兆瓦離岸型機組,標志著我國大功率風電機組裝備制造業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曾經的重工業基地浦東世博園,隨著地標建筑的不斷落地,“智慧城市”的外延正在逐步落地。與此同時,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搭建的“智慧城市能源云平臺”,也在加固這一“智慧城市”的內核。平臺通過“數據共享”,加強電力運營數據與城市經濟社會信息的融合貫通,為促進經濟發展、履行公共服務、建設智慧城市等提供有力支撐。目前,該平臺定期向浦東多個政府部門發送企業復工情況分析報告,為擊退新冠肺炎疫情、加快復工復產指明方向。
今天,浦江之東的世博園內巍然挺立著“東方之冠”,陸家嘴嘴尖則坐落著“東方明珠”,皇冠和明珠的閃亮背后,能源電力功不可沒。下一個三十年,浦東還將書寫更多傳奇,在超級城市的發展過程中給出更精彩的“浦東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