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動汽車在全球范圍內的迅速普及,很快就會出現一波廢舊電池浪潮,這些電池的性能不再足以滿足需要可靠加速和行駛里程的汽車。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些電池仍有可能為電網規模的太陽能光伏發電裝置提供后備儲存,在未來十多年里,二次使用電池可以在這個要求不那么高的領域發揮作用。
這項研究發表在《應用能源》雜志上,由六位現任和前任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完成。
作為一個測試案例,研究人員詳細考察了一個假設電網規模的太陽能發電廠。他們研究了幾種方案的經濟效益:僅建造一個2.5兆瓦的太陽能發電廠;與新的鋰離子電池存儲系統一起構建相同的太陽能電池陣列;用電動汽車上重復使用的電池構建相同的陣列。
研究人員發現,新的電池裝置無法提供合理的凈投資回報率,但只要電池的成本低于原始價格的60%,對使用過的電動汽車電池進行妥善管理的系統可能是一項不錯的獲利投資。
研究人員表示這個過程可能聽起來很簡單,而且它偶爾會在較小規模的項目中實現,但是將其擴展到網格規模并不簡單。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后伊恩·馬修斯說:“在技術層面上有很多問題。當你把電池從車里拿出來的時候,你如何對它們進行篩選,以確保它們足夠好,可以重復使用?你如何把不同汽車的電池組裝在一起讓它們可以很好地協同工作?其中你還要確保不會有一個電池比其他電池差很多,否則就會拖累系統的性能。”
該研究使用了電池退化的半經驗模型,使用測量數據進行訓練,預測這些鋰離子電池在不同運行條件下的容量衰減,發現電池在相對溫和的充放電周期下運行可以實現最大的壽命和價值。這一發現挑戰了之前的一些假設,即最初以最大容量運行電池將提供最大的價值。
一個未知的因素是,在第二種應用中,電池還能有效工作多久。這項研究做出了一個保守的假設,即當電池的額定容量從最初的80%(即從電動汽車使用中退役的那一刻起)下降到70%后,電池將從他們的太陽能發電廠備用服務中退役。但是,馬修斯說,很有可能繼續降低到60%甚至更低的產能可能會證明是安全和值得的。他說,要確定這一點,還需要進行長期的試點研究。許多電動汽車制造商已經開始進行此類試點研究。
根據研究公司麥肯錫(McKinsey Corp。)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從現在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項目對備用電池的需求不斷增長,二次使用的電動汽車電池有可能滿足一半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