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新能源累計裝機容量突破4億千瓦,占全球的34%。國家電網經營區新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3.5億千瓦,占電源總裝機容量的比重為22.3%。為服務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國家電網以科技創新和價值創造為主線,創新建設新能源云平臺。國網新能源云技術有限公司數字服務事業部
當前,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新能源累計裝機容量突破4億千瓦,占全球的34%。國家電網經營區新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3.5億千瓦,占電源總裝機容量的比重為22.3%。
為服務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國家電網以科技創新和價值創造為主線,創新建設新能源云平臺。國網新能源云技術有限公司數字服務事業部總經理馬曉光說:“新能源云平臺實現了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5G、IPv6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新能源全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包含電網服務、輔助決策等15個子平臺,對內實現新能源管理和服務全流程貫通,對外實現新能源‘一站式’辦理服務!
今年迎峰度夏期間,新能源云平臺聚集海量數據和科學算法,為促進新能源消納發揮了積極作用。
華能集團吉林發電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駐新能源云的發電企業之一,旗下擁有6個新能源電站,裝機容量120.79萬千瓦。入駐新能源云平臺,企業嘗到了數字化甜頭。華能集團吉林發電有限公司規劃部副主任曹世偉介紹,企業入駐新能源云,并網申請、審批流程都在線上,并網速度很快!安⒕W越快,我們拿到收益就越早。新能源云平臺融合各種先進技術,幫助我們最大化消納新能源,這是我們企業最看重的。”曹世偉坦言。
打開新能源云平臺,從新能源申請建站到并網消納的流程一目了然。新能源云平臺構建了“全環節、全貫通、全覆蓋、全生態、全場景”的新能源服務體系,為用戶提供技術咨詢、電源接入、設計施工、運營運維、能源交易、大數據地圖等線上一站式全流程服務,將業務環節從34個降低至19個,效率提升近3倍。
依托新能源云平臺,國網新能源云技術有限公司不斷拓展新場景、新應用。馬曉光說:“基于分布式存儲、共識機制等區塊鏈技術,我們開展了可信存證、數據溯源、身份認證等研究與應用,深度挖掘數據價值,實現新能源業務關鍵流程數據的可信追溯及多方主體間的互信互動!
在青海,風電、光電資源豐富。新能源發電間歇性長、不穩定性大,為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消納,發展儲能非常重要。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依托新能源云平臺的區塊鏈技術打造共享儲能模式,開辟了我國首個區塊鏈共享儲能市場。青海海西多能互補示范工程相關負責人解安瑞每天看著儲能電站滿負荷運行,心里特別高興,這在應用區塊鏈技術之前難以想象。“區塊鏈上鏈數據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讓共享儲能成為可能。新能源場站、儲能電站業主可像買賣股票一樣,輕松便捷地進行競價交易!苯獍踩鹫f。
借助區塊鏈上數據不可篡改的特性和多方參與的屬性,各參與主體間信息共享變得充分、透明,儲能電站電量數據溯源可查,并可以對充放電量進行智能分析和智能結算,依托這一模式,青海省分散的電網側、電源側、用戶側儲能電站資源實現整合,儲能能力被全面釋放,每一度綠電都有了共享名片。
此外,區塊鏈技術也有利于服務新能源市場化交易,利用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可實現線上交易自動撮合、結算,解決企業間惡意競爭、交易流程繁瑣問題;利用跨鏈可信數據交互技術,可以解決交易過程中的核心數據、關鍵信息泄露問題。
現在,5G技術在各行各業加快布局,新能源電站也在加快應用5G技術。馬曉光對此前景頗為看好,“基于5G超時延、高可靠等特性,可實現新能源電站業務數據高效采集及傳輸。我們在自主研發5G邊緣物聯代理裝置,可實現多種通信協議解析,接入華為逆變器、陽光逆變器等主流工業設備,開展電站數據采集、分析、處理、存儲與傳輸,實現云邊協同的電量監測、故障診斷,為新能源上下游企業打造大數據共享平臺,構建產業生態圈。”
目前,國網新能源云平臺已接入新能源場站170萬余座、裝機容量達3.7億千瓦,服務各類企業8000余家,實現新能源大數據和產業鏈資源融會貫通,帶動新能源行業裝備制造、系統集成、電站運營、運維服務等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
作者:許天驕 來源:亮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