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專用跑道上,無人駕駛的新能源汽車可以邊行駛邊充電,看似普通的住宅樓卻可以自動調節屋內照明、溫度,實現建筑自發電……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東北角的蘇州同里小鎮,如今已從水鄉古鎮轉身變為“建筑可發電”“道路可充電”“風、光、儲多能互濟互補”的新能源小鎮“樣板”。截至目前,新能源小鎮的核心建設工程——同里區域能
無線充電專用跑道上,無人駕駛的新能源汽車可以邊行駛邊充電,看似普通的住宅樓卻可以自動調節屋內照明、溫度,實現建筑自發電……
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東北角的蘇州同里小鎮,如今已從水鄉古鎮轉身變為“建筑可發電”“道路可充電”“風、光、儲多能互濟互補”的新能源小鎮“樣板”。
截至目前,新能源小鎮的核心建設工程——同里區域能源互聯網示范區,清潔能源總裝機容量已達900千瓦!巴ㄟ^構建多能互濟互補、綜合利用體系,以微網路由器為核心的交直流混合能源網絡,示范區已實現100%清潔能源消納!眹W蘇州供電公司科技互聯網部專職周游說。
●“微網路由器”確保間歇能源高效接入實現清潔能源100%就地消納 ●
同里新能源小鎮由國網公司與蘇州市政府簽訂戰略框架協議于2016年啟動建設。同里區域能源互聯網示范區是新能源小鎮的核心建設內容,一期工程于2018年10月初步建成。示范區位于同里古鎮北側,占地3.5萬平方米,按照“能源供應清潔化、能源消費電氣化、能源利用高效化、能源配置智慧化、能源服務多元化”思路而建設,項目集成了15項世界首臺首套的能源創新成果。
同里綜合能源服務中心整體現如今,漫步在示范區內,放眼望去,光伏板、風機、綠色充電站等代表著最前沿綠色能源理念的設施已成為示范區內最別致的景觀——大量鋪設在建筑屋頂、湛藍的光伏板在太陽光映照下格外醒目,道路兩側則整齊排列著虛擬同步機多功能路燈,綠色充換電站里新能源公交車正在有序換電,不遠處幾臺風機在風中搖轉……同里區域能源互聯網示范區項目運維負責人張益飛介紹,示范區集合了光伏、光熱、風力、地源熱泵、儲能等多種能源供應形式,通過推動區域微能源網自發自用與靈活調劑,并與大電網友好互動,實現各種能源互濟互補與綜合利用。
微網路由器微網路由器在其中發揮著核心作用。“示范區通過構建以微網路由器為核心的交直流混合能源網絡,打造了智慧高效的能源配置平臺。使得示范區變成了一個小型智能‘微電網’,通過高效接入、充分利用風電、光伏、地熱能等,將每一個電力用戶變成了電力的提供者,從而實現了示范區內能源清潔就地消納、自發自用。”周游說。相關運營數據顯示,目前,示范區內清潔能源總裝機容量900千瓦,引入區外光伏發電約2兆瓦,地源熱泵冰蓄冷裝機容量為2200千瓦,配置預制艙混合式儲能1.2兆瓦時、梯次利用電池儲能2兆瓦時。截至今年2月,示范區內清潔能源就地消納率達到100%,清潔能源消費占比達到55.38%。
●運用數字技術建成綠色交通“蘇州樣板” ●
構建示范區多能互濟互補、綜合利用體系之外,建成全國首個綠色交通網絡體系示范項目是同里新能源小鎮的又一大亮點。
江蘇同里新能源小鎮“三合一”電子公路
在示范區內,無人駕駛汽車正緩緩行進在“三合一”電子公路上!啊弦弧娮庸罚療o人駕駛、路面光伏發電、路下無線充電三項功能于一體,公路表面采用新型透明混凝土柔性材料鋪設,無人駕駛的新能源汽車可以邊行駛邊充電。”張益飛說。
綠色充換電站
與此同時,示范區內還建設了綠色充換電示范站,其集充放電、換電、光伏發電和梯次電池儲能等于一體, 并借助數字化技術,實現了對車輛信息和充電設施信息的全方位感知,為公交車、乘用車提供高效的全自動換電和快速充電服務。
以此為延伸,2020年8月,國網蘇州供電公司聯合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啟動了同里綠色交通網絡體系示范項目建設,在吳江經濟開發區176平方公里范圍內,利用數字化技術,建設了一批集光儲充、電池梯次利用等多元化的示范性充電站。
截至目前,整個吳江經濟開發區內已建成專用車輛充電站3座,大巴充電站(36個樁)3座,城市快充站(61個樁)6座,以交直流充電樁群及74個,打造了覆蓋整個開發區的綠色交通網絡體系,實現了新能源汽車、電網、交通三者之間的全數字鏈信息互動。
國網蘇州供電公司副總經理顧水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同里綠色交通網絡體系為未來綠色交通網絡體系建設打造了“蘇州樣板”,下階段將推動蘇州市范圍內的綠色交通網絡體系建設,助力交通領域碳中和目標盡早實現。
●持續深化互聯網技術應用為新能源小鎮建設賦能 ●
“同里新能源小鎮作為新能源技術應用與示范的試驗田,為全國打造新能源小鎮示范提供了先行先試經驗,但如何進一步實現與政府規劃融合,形成能源產業集聚效應,是下一步同里新能源小鎮發展的重要課題!敝苡握f。
“下一階段,我們將以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為同里新能源小鎮賦能,持續深化同里區域能源互聯網(二期工程)建設,示范范圍將從目前的3.5萬平方米擴展至吳江經濟開發區全境176平方公里!敝苡芜M一步指出。
圍繞區域能源互聯網形態構建,小鎮將實現特高壓錦蘇直流水電大規模輸入、風光儲清潔能源靈活接入、多元用能設施便捷互動;圍繞具體項目建設,將繼續深化微網路由器建設,構建雙微網路由器互為備用的交直流混聯系統,實現綠色能源領先;并圍繞交通、建筑、綜合能源、基礎資源運營等,建設智能開放的能源服務體系。
“我們致力于在增強資源配置能力方面實現核心區域供電可靠性提升到99.999%以上;在提升能源服務品質方面將建成同里古鎮核心區0.6公里充電圈;在培育提質增效動能方面,搶抓國家新基建機遇,推進充電樁、多站融合數據中心建設。”周游說。
作者:張金夢 來源:中國城市能源周刊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