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研究機構阿格斯發布最新數據稱,今年6月,海灣地區運往歐洲西北部地區的可再生能源制氨成本約為1196美元/噸,較化石能源制氨氣成本高一倍以上。阿格斯分析稱,盡管在能源轉型過程中“綠氨”很可能起到重要作用,但過高的成本仍是其發展的瓶頸所在。據了解,目前全球范圍內氨氣生產主要依靠天然氣,所產氨氣也被
近日,市場研究機構阿格斯發布最新數據稱,今年6月,海灣地區運往歐洲西北部地區的可再生能源制氨成本約為1196美元/噸,較化石能源制氨氣成本高一倍以上。
阿格斯分析稱,盡管在能源轉型過程中“綠氨”很可能起到重要作用,但過高的成本仍是其發展的瓶頸所在。
據了解,目前全球范圍內氨氣生產主要依靠天然氣,所產氨氣也被稱為“灰氨”。“灰氨”的主要用途在化肥、工業等領域,這一工藝應用已達數十年之久,技術本身十分成熟。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向低碳綠色轉型,氫氣受到各界矚目,氨氣儲運、轉化為氫氣的用途也再度吸引業界眼球。與此同時,氨氣也能夠作為低碳燃料在航運、發電等領域發揮作用,氨氣的市場需求隨之驟增。
在此情況下,找到一種低碳綠色的產氨方式尤為重要。在阿格斯可持續化肥業務部門副主席Oliver Hatfield看來,與光伏、風電的發展路徑類似,在產業規模上漲、技術提升后,“綠氨”成本很可能出現大幅下降。但目前這一行業仍需要一定的財政刺激,并制定相關行業標準。
作者:李麗旻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