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在開發一個空間太陽能發電站,該空間站可以收集太陽能,并將其以微波束的形式發送到地球用于發電。中國科學家表示,他們利用一種以蝴蝶為靈感的實用解決方案,解決了在太空中產生強大能量束的重大挑戰。
這個巨型基礎設施有一個約1公里寬的碗狀主體,碗的內表面被設計成面向太陽,由反射鏡組成,它可以捕捉陽光并將其集
我國正在開發一個空間太陽能發電站,該空間站可以收集太陽能,并將其以微波束的形式發送到地球用于發電。中國科學家表示,他們利用一種以蝴蝶為靈感的實用解決方案,解決了在太空中產生強大能量束的重大挑戰。
這個巨型基礎設施有一個約1公里寬的碗狀主體,碗的內表面被設計成面向太陽,由反射鏡組成,它可以捕捉陽光并將其集中在發電機上,桿狀發電機再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
根據這項名為OMEGA-2.0的計劃,發電機將使用許多模仿“蝴蝶翅膀”形狀和結構的大型輕質結構來散熱。“翅膀”上有細小的靜脈,里面有流動的液體,用于熱交換。
過熱一直是該項目讓工程師們最頭疼的問題之一,但根據他們的計算,仿生結構可以有效地將流體攜帶的熱量輻射到太空,并將發電機的溫度降低近一半,降至50多攝氏度。
中國空間太陽能發電廠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段寶巖在同行評審期刊《中國科學技術》上的一篇論文中說,“這是一個創新的設計”。他表示,蝴蝶翼結構不僅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輻射散熱面積,而且達成了最輕的質量”。
2017年,段的團隊提出了最初的OMEGA計劃——向地球發送超過3萬公里的能量。該設計的特點是“全球形結構”,整個裝置就像一個球,陽光會穿過球的半透明薄膜,到達里面的發電機。
根據計算機模擬估計,OMEGA發電站每公斤重量可以產生8.4千瓦的電力。段的團隊表示,這比任何其他空間太陽能發電站的設計都更有效。
然而,球體結構也帶來了巨大的工程挑戰。例如,發電機可能會在球內積聚大量熱量,從而影響一些關鍵部件的運行。另外,薄膜結構還需要一層特殊的涂層,可以讓陽光進入,但要防止陽光出去。根據段的說法,開發一種新的涂層材料來滿足該項目的要求是非常困難的。
不過,OMEGA-2.0設計中的碗狀結構將發電機置于一個開放的空間,可以使用蝴蝶翼散熱器,這意味著不需要添加特殊的涂層材料。
除此之外,OMEGA-2.0還采用了一些新的太空技術,它用一對更小的圓盤形天線取代了早期的巨型微波發射器,類似于預警機上的雷達。這些天線沒有運動部件,但它們可以操縱微波并將能量束定向到幾乎任何方向。
據段說,新的太陽能發電廠還將配備超高功率電力推進系統。上海正在開發兆瓦級離子推進器,預計將比火箭發動機消耗更少的燃料,并使空間站在它的位置保持很長一段時間。
我國計劃在大約兩年內進行首次空間對地能源傳輸實驗。該實驗將由一顆軌道衛星在遠低于太陽能站的高度進行,以此來驗證無線能源傳輸的關鍵技術。
作者: 來源:金投網
責任編輯:jianping